有人把今年的两会称为“低碳两会”,这不仅是因为代表、委员们提交的议案、提案有10%左右与“低碳”有关,还因为会场内外时时处处有可见可感的“低碳”事例。比如,会议用纸由一种更为环保的石头纸替代传统纸张,这便是非常值得圈点的“低碳”之举。“低碳”进两会,热情加行动,这无疑为“低碳”走出两会之后进入整个社会现实,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作为一个示范,那款石头纸可以圈点出的最具启发性和现实意义的东西,是它在表达“低碳”环保属性的基础上,还体现出对经济效益的诉求,让人们看到了一条实现“低碳”在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上的双赢之路。这纸不仅“手感舒服,柔软而坚韧”,而且与传统造纸技术相比,石头纸的生产过程中不需要水,也不产生废气、废水及其他有害废弃物,此外还可降解、回收再利用,其“低碳”特点明显,而且价格低廉可行。自然,为两会提供这种石头纸的企业也会赚上一笔,而借助两会赢得的人气,其开拓未来市场就有了底气,一条很旺的“钱路”也就随之铺展开来。
既然从石头纸身上可以看到金子的闪光,那么让所有“低碳”行动都能够获取高收益,这也就成了人们关注“低碳”的主视角。其实,关于“绿色经济”的“金色效益”问题,经济学界早有讨论,而“绿”能换“金”也几乎是已经统一的观点。现在讲“低碳”,从可持续性的角度看,除非“低碳”是能够带来金钱的,否则“低碳”产业将是不可持续的。这个问题也不用过多争论,最为关键的是,怎样在“低碳”与高收益之间打通更多、更便捷的现实途径。
如果说石头纸算是一条捷径却因略显狭小而不可能吸引也容不下太多人的话,那么太阳能、充电电池、智能电网等这些节能环保产业就是已经看得到的且车水马龙的“低碳”大道。专家预测,这些新兴行业有着巨大拓展的空间,在未来40年中有高成长的、可持续关注的投资机会。胡润首次发布的“低碳富豪榜”证明绿色商机也成就了一些企业。从“低碳财富榜”的行业人数上看,经营太阳能的最多,有9位,经营充电电池的有4位,垃圾回收处理的有5位,水电和风能发电各有1位。
不过,商机虽然呈现出由“绿”转“金”的诱人前景,但脚下刚刚铺展开的“低碳”的道路,却也多有坎坷,提醒我们必须小心前行。目前,投资商抢占优质资源的强烈愿望,和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迫切心情形成合力,推动着原本人迹罕至的荒漠迅速成为企业争相圈地的热土。新能源领域投资过热,这可能是一个不好的苗头。以风电设备行业为例,目前中国有70多家设备商,如果其计划产能完全释放,风电行业的产能将实现3000万~4000万千瓦左右,而目前中国的风电设备市场容量最多只有100万千瓦左右。这种潜在的“过剩”给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能源产业蒙上阴影。
对于新兴产业“重复建设、无序上马”的现象,也有人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新兴产业出现重复投资是必然的,没有竞争,哪来进步?发展初期过后,随着产业不断成熟,这种“虚热”症状将慢慢退去,不宜人为强力退烧。新能源的需求是存在的,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我们生产的产品满足这个需求,真正让老百姓用,而不是简单地说产能过剩了。
不管怎么说,“低碳”已不再只是概念,“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而“低碳思维”也将帮助企业重塑战略流程和商业模式。站在“低碳时代”,任何企业都要问自己一句:我是否已经准备好了,争取成为下一轮经济增长中的“低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