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检验检疫局以“口岸商品抽查+市场质量调研”为重要手段,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拓宽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能,逐渐将进出口重点商品监督抽查工作引向深入和长效。在重点商品监督抽查工作中,上海局做到了四个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监督抽查工作与国际形势相结合。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造成的影响持续扩大和蔓延,部分国家相继出台保护本国产业的各类措施,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中国制造”等有关产品质量问题很容易被别有用心地夸大和政治化。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通过监督抽查工作,充分掌握和及时了解进出口重点商品以及同类商品的动态质量信息,增强对新的风险和突发事件的预测和应对能力。
上海局通过抽查发现,出口轻工商品不合格主要仍集中在童装、玩具、食品接触用具等,出口机电商品不合格主要有小家电、灯具、显示器以及电源适配器等,进口国外某些知名品牌的服装、玩具和箱包等也有不合格现象。上海局在每年监督抽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业务组加大对数据以及典型案例的积累,加深对商品不合格现象背后潜在原因的分析,逐渐形成一套科学性、前瞻性很强的质量现状研究体系。
二是监督抽查工作与社会民生相结合。2009年的重点商品监督抽查工作在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部署下,有步骤、有层次地开展,各个阶段主题突出和重点明确,切实有效地将此项工作融入到社会活动和人民生活之中。
在开展各类专项抽查的同时,上海局始终把对社会和企业对外宣传和指导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各类社会重大活动、企业调研、信息通报等方式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地告知地方政府、社会民众和相关企业,为促进上海地区进出口商品的质量整体提升形成良好的氛围和广泛的合力。
三是监督抽查工作与“大质量”理念相结合。“口岸商品抽查+市场质量调研”模式改变了以往商品检验中口岸与市场脱节的状态,为了使该模式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上海局积极“走出去”,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执法部门的沟通和交流,通过签定备忘录等方式,认真探索和研究在流通领域的联合执法检查、质量信息的互通互联、实验室资源开发利用、对外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协作计划,努力实现检验监管方式向科学多元化转变。在2010年的监督抽查计划中,上海局将以进口石材放射性检验监管模式突破为切入点,与质量技术监督局、石材行业协会进行全方位合作,把对进口石材的口岸把关延伸至企业和大型建材市场,将检验监管链条拓宽,直至形成一套产品质量安全的闭环管理制度。
四是监督抽查工作与法定检验目录调整相结合。监督抽查工作和法定检验工作,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法定检验目录的动态调整是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监督抽查工作,不仅可以填补法定检验以外的监管空白,更可以为法定检验目录的动态调整提供可靠依据。上海局在2009年第二阶段监督抽查中将法检目录调整前调入商品作为抽查重点,共查出纺织品不合格35批,占样品批次数的4.1%;机电产品不合格11批,占样品批次数的16.9%,为国家质检总局在法定检验目录调整中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积累了数据和经验。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2010年重点商品监督抽查工作的具体部署,组建了以上海局为牵头单位的全国专家组,并开展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主题的第一阶段监督抽查工作,明确规定全国的样品都送到上海局实施检测,前所未有地提出“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归纳”新模式,将重点商品监督抽查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