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天绿香”事件再次成为了社会的焦点(快餐巨头肯德基因为在其产品“芙蓉天绿香汤”中用“天绿香”做原料,受到了质疑,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南方日报日前刊发文章披露,据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公布对野菜天绿香的评估结果,野菜“天绿香”含有超出国家标准4倍的金属镉,会导致人体肝、肾以及生殖系统产生病变,因此不要长期规律性食用。
虽然这个事件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但由此却引发了市民对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野菜产生了各种疑虑:野菜是否都可食用?目前市面上的野菜是否都经过检测?有关机构对其是否有监管?如何辨别选购?……近日,有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建议,慎吃比较少见、稀奇古怪的野菜。
野菜真的“野”吗?
吃野菜是近年新兴起的饮食新潮。野菜天然美味、营养丰富,而一些新派餐馆酒楼更不时推出名字稀奇古怪、保健功效五花八门的新野菜来吸引消费者。向消费者介绍一些野菜的保健功效和食用方法,不少消费者也报着好奇和贪“鲜”心理而食用。
据介绍,野菜在这些年引发人们的追捧,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很多人以为野菜都是自然生长的,没有施农药,不受污染,食用安全;二是贪“新鲜”,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喜欢赶饮食潮流,贪口感,而有些商家为了讨好消费者,也给野菜起了好听的名字,引得消费者追鲜试吃。此外,野菜受追捧也与它们具有保健功效有关,现在人们讲求健康饮食、讲求营养保健,而很多野菜恰好符合人们目前的追求。
但有专家认为,目前人们对野菜的追捧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永泉教授表示,首先,“野菜”不野。目前很多所谓的“野菜”都不是天然野生的,而是经过人工栽培,与其他菜田里的蔬菜没有多少区别,人们在食用野菜时,也要注意其是否存在农药残留量超标的问题。其次,有些野菜是新引进或新开发的,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验证,也没有经过有关机构或学者检测的,是否存在毒性不得而知。
此外,有专家分析,野菜除了特殊的药用价值外,有的还会给人体造成损害。据资料记载,小蓟(青青菜)常食可致脾胃虚寒、血淤气滞;灰菜、苋菜、苜蓿、洋槐花等还含有一种对日光过敏性物质,有些人吃后经日光照射而发病。
有关专家建议市民在选择食用野菜时需慎重。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永泉教授建议,市民在选择食用野菜时,最好吃一些传统的、本地种植的、具有多年食用历史的野菜,如马齿苋之类的野菜较安全。对于一些新出现、新引进的野菜则需慎重。
目前野菜监管存在盲点
据了解,目前在市面上出现的野菜大约有20多种,销售渠道除了在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里少量销售外,更多是在餐馆酒楼里销售。“天绿香”事件爆发后,人们不禁对目前市面上的野菜安全与否提出了质疑:上市的野菜是否都经过有关机构检测?有关部门对它们是否有科学完善的监管?
广州市农业局蔬菜办、蔬菜种植处有关人员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监管很难。此外,在对一些大型超市、餐馆、正规农贸市场采访时了解到,它们对野菜的进场其实也存在盲点,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有毒野菜。
据介绍,一些大型餐饮企业在采购蔬菜食品来源比较有保障,但对于餐饮市场上的一些农家菜馆力推的蔬菜品种,其采购源头则缺乏监管,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专家还表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很多野菜都是散户种的,而不是科研部门经实验检测、证明安全后而推广的,野菜没有栽培技术。据透露,有些大型种植场种植的野菜,已将野菜人工栽培化,但那些少量的野菜品种都是经过科研部门监测、检验后才允许种植、推广的。
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存在盲点,而在有关部门对市场食品的监测网络里也存在空白点。据了解,目前有关部门对市场上食品安全的监测和抽检,一般只是对常规蔬菜进行常规的检测项目,野菜类不在他们的抽检和安全评估范围内,除非发生比较重大的事件。另外,由于检测蔬菜类食品是否含毒性项目,所涉及的费用、人力较大,一般情况下无法做到。
同样,在终端卖场,如大型超市、正规农贸市场、大型餐饮酒楼,虽然他们对进场的蔬菜要求进行检测,但由于受自身设备、场地、科研力量的限制,检测内容里也无法检测蔬菜是否含毒性。一些餐饮店更表示,他们一般只要求供应商提供“三证”,其他则较少要求。而因“天绿香”事件而备受质疑的肯德基也曾委屈地表示,他们本来对食品安全很重视,对供应商提供的蔬菜在进货时也进行过有关检测,但对“天绿香”自身所含的、非常规的镉却没想到要检测。
特别提醒
认准“绿色食品”
野菜美味营养,正规途径种植、销售的野菜其实还是安全的,人们无须对食用野菜感到恐慌。据有关专家介绍,一般具有“绿色食品”认证标志的野菜都是经过农业部批准的,它们大多出现在超市和商场里,市民可在这些地方选购,并放心食用。一些大型餐饮企业的野菜蔬菜也较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