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有了好产品才有好形象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当被问及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时,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工集团董事长王晓华这样回答记者:“走出去都是有风险的,我们一定要慎重。首先要搞清楚企业走出去的目的是什么,根据不同的地域采取不同的办法。但拿出去的产品一定要是好产品,它不能有损中国制造的形象。”

  如果说以前我国许多外向型企业大都是低价拼打,把有钱赚当作唯一目的,是邋遢的外出“打工仔”,那么,经过多年海外市场历练之后,如今他们开始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并划出一条“不损中国制造形象”的底线。这种内外兼修的表现也使自身形象具有了出国深造的“留学生”意味了。王晓华代表的话,说出了当下我国“走出去”企业的心声,而“只有好产品,才有好形象”的寄语,也成了人们对中国制造的期待。

  不容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当下金融危机余势尚在,国际贸易仍纷争纠葛,中国制造的整体外部环境并不乐观。由于种种原因,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产品尚无法达成理性而统一的认知。过去数年中,发生在宠物饲料、牙膏、玩具等个别产品领域、个别企业身上的质量事件,却都被放大后“统一”到“中国制造”这个与国家形象相关的泛指词语上,使海外消费者对整个中国产品产生信任危机,“中国制造”的国际处境因此陷于被动。

  我们必须承认,剔除那些涉及政治、贸易、外交、文化等诸多参与进来的复杂因素,中国制造的不利遭遇,也有质量问题的羁绊。而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使得国内各界开始深刻检讨这种中国产品的现实处境。也就是说,中国制造面临的质量追问,是来自国内和国外两个方向的。

  与传言日本企业“把最好产品留给国内,次好产品卖给美国,三流产品推向中国”这种广受诟病的做法不同,我国一些企业反其道而行之,习惯“产品外销遵循竞优策略,内销遵循竞次策略”,这种内外有别的思路也特不招人待见。其不良后果之一,便是给中国制造抹黑。要知道,国内外两个市场向来是互通的、一体的,在如今的信息和一体化时代,内销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必然在外销市场引起轩然大波。历数近些年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几乎都是先在大陆市场引爆,然后波及港澳,进而在国际市场上产生恶劣影响,最终损害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

  因此,舍得资金投入不断提高生产水平,打造民族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为中国制造“加油”,这是我们要下功夫的一个方面;而加大国内市场的质量监管,不让假冒伪劣产品及恶性质量事件出现,以免又让中国制造“漏油”,这是更需要下工夫的一个方面。从根源上讲,维系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声誉,办法还应该回到国内市场找。这不是花钱投放一两个广告可以解决的,也不是集中力量塑造少数几个企业品牌能够扭转的,它需要企业和政府从基础工作抓起,从夯实中国制造的产业根基做起。

作者:胡立彪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