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质监局通过创新监督抽查机制,强化监督抽查工作质量,充分发挥监督抽查在质量监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使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断得到落实,有力促进了区域、行业产品质量整体水平提高。
2009年该省大、中型企业产品质量水平分别比2007年提高了3.47、1.91个百分点。备受社会关注的食品类产品的质量得到了很大改观,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指标不合格率显著下降,其中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批次比例下降了83.63%,食品添加剂不合格批次比例下降了80%,有害金属元素不合格批次比例下降了90.47%。湖北省确定的水泥、石油制品、输变电设备等7类重要工业产品的平均抽样合格率提高到90%以上。
大力改革监督抽查机制
据了解,从2008年开始,湖北省质监局对监督抽查工作进行改革,建立起了一套具有湖北特色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新机制。
该局从2008年开始,逐渐改变过去全省统定统抽的方式,确定了28大类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作为全省重点监管目录,制定具体监控计划和周期,连续3年不变。把监督抽查的覆盖面由原来只对获证企业和强制性认证企业实施抽查扩大到所有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产品生产的中小企业,把重要食品的抽查频次由原来的1次增加到2~3次。凡列入目录的产品,省局实施连续跟踪抽查,市州局进行监管。
据了解,2008年以来,湖北省质监局对质量安全风险高的产品,逐步增加了市场抽样,并提高抽查频次,扩大抽查覆盖面。如在流通领域抽查的品种,由2008年的化肥、农药、农膜等3种产品增加到老百姓反映质量问题强烈的日用品、日用小家电等10种产品,在流通领域的抽查批次比例增加到30%以上。通过建立完善监督抽查新机制,逐步全面真实地掌握了全省重点产品的质量状况,提高了监督抽查结果的针对性和可比性。
强化监督抽查公信力
抽查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监督抽查的权威性和质监部门乃至政府的公信力。近年来,湖北省质监局积极探索用制度保障抽查工作和质量的规范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从2008年开始,湖北省质监局开始探索对所有承担省级监督抽查工作的检验机构实施定期不定期抽查考核,考核承检机构抽样的规范性、样品流转、检验过程、三级审批、检验项目及检验判定、收费等8个内容。其中抽查系统内质检机构18家,抽查系统外质检机构7家,对抽样、检验等环节的舞弊行为坚决予以查处。通过考核促进了抽查工作科学公正,检验结果客观准确,检验行为规范有序。
2009年,湖北省质监局开始对承检机构推行备样随机抽查复查制度,随机抽取承检机构的备查样品,送交技术能力较强的检验机构复检,验证承检机构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严格监控检测质量。通过复检防范了检测风险,提高了检验机构严格自身要求、提高检验质量的自觉性。该局还推行抽查区域交叉制度,从体制上推动抽查工作公正性。
科学分析运用抽查结果
通过加强抽查结果的分析运用,不断增强监督抽查的服务功能是湖北省质监局创新监督抽查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湖北省质监局在此方面进行了3项改革。
加强对抽查结果的科学分析,推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定期报告制度。据湖北省质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08年开始,该局对省级监督抽查结果按照产业领域、重要区域和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形成比较全面的产品质量水平分析报告,提供给省委、省政府等4大班子领导家领导,得到省政府有关领导的肯定:“工作努力,措施得力,成效卓著,应予表彰。”
加大不合格后处理力度,提高质监部门监管效能。从2008年开始,湖北省局把后处理工作纳入各地工作目标进行专项考核。2009年又把后处理工作作为全省产品监督工作的重要抓手列入《全省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要点》,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并专门拿出50万元专项经费对各地后处理工作予以补贴。
坚持监督抽查信息权威发布制度。湖北省局在坚持专项监督抽查每季度发布一次抽查通报的同时,建立了红黑榜制度,2009年公告了265家质量较好的企业,曝光了102家质量较差的企业。通过发布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畅通了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质量信息交流,使监督检查结果成为促进企业整改、完善企业自律、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成为帮助消费者放心购物、安全消费的权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