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2010年全国物品编码工作会议在安徽合肥隆重召开。国家标准委副主任石保权,安徽省质监局副局长张文静,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张成海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46个省市编码分支机构的17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总结了2009年全国物品编码工作,对2010年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并对安徽省物品编码分中心等41个“2009年度全国物品编码工作先进集体”和安徽省巢湖市质监局标准化科科长苏士勇等142名“2009年度全国物品编码工作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国家标准委石保权副主任在讲话中对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要求2010年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提升物品编码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要准确把握当前形势,进一步加强战略研究,强化管理,深化服务;三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进一步发挥科学研究的支撑保障作用,推进行业应用;四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进一步打造物品编码工作的新风貌。
安徽省质监局张文静副局长代表安徽省质监局致欢迎辞。张文静副局长简要介绍了安徽省物品编码工作的发展概况和安徽省情,希望安徽省物品编码工作者在国家标准委和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安徽省经济和质监系统工作中心,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充分发挥物品编码在质量安全追溯和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作用,积极推动物品编码和自动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为我省经济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健康快速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张成海主任在会上作了题为《继往开来 开拓创新 谱写编码工作新篇章》的工作报告,回顾了2009年全国物品编码中心及各地编码分支机构在规范管理、成员发展、重心行业应用推广、成员服务、技术研发、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分析了2010年物品编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提出了2010年全国物品编码工作总体目标,部署了各项重点任务,并提出了保障措施。
据悉,我国物品编码事业起步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过20余年的发展,该中心已在全国设有46个分支机构,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工作网络;注册使用商品条码的企业达到十多万家,使用商品条码的产品达300多万种。如今,物品编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商品零售、食品安全追溯、物流等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成为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石。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安徽分中心于1992年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批准成立,是统一组织、协调、管理安徽省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标识工作的专门机构,设在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隶属于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分中心作为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安徽的分支机构,致力于推广全球通用的、开放的、跨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标准——GS1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建立健全安徽省物品编码与标识体系,积极跟进二维条码、产品电子代码(EPC)、全球数据同步(GDS)、产品质量追溯、物流信息标准化等新的研究领域,不断促进安徽省经济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到2009年,安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保有量达4126家,有10万多种商品应用了商品条码。安徽分中心在全省设有80个商品条码服务站,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的物品编码管理与服务体系,为社会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