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店能尽快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全靠你们质监局细化的服务,前移式的监督,你们这种监管方式太贴近我们食品小作坊了。”这是湖北省枣阳市质监局在召开食品企业座谈会上,一个食品小作坊升级取证企业负责人的感叹。
枣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市有2/3的企业是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并呈现产品种类多、加工手段传统、环境条件差等特点。为认真履行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职责,杜绝小作坊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枣阳市质监局一改事后监管模式,把监管、服务、引导工作前移,重点突出生产前的监管和服务,探索建立“一卡、两会、三监督”的监管新模式。
一是“一卡”。去年6月该局针对食品小作坊制定了企业明白卡制度,该制度明确规定监管人员对所辖区域的小作坊送达企业明白卡,按照审查细则的要求,分产品种类分类制作,同时免费为企业提供产品标准及相关技术资料,明白卡包含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产品标签标识等内容,让小作坊业主一目了然。
二是“两会”。明白卡送达后,该局采取“两会”的工作方式来进行落实、针对食品小作坊生产场所比较集中的区域召集开现场会,监管人员和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并把不符合要求的小作坊做为反面教材,让小作坊业主明白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与后果;分门别类对小作坊业主召开培训会,宣传《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让他们增强生产者对产品质量安全负首责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规范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三是“三监督”。这是该局规范食品小作坊工作的压轴戏,也是关键所在。首先生产前监督,即对食品生产小作坊所使用的原辅材料及添加剂进行监督,这是监管人员把好厂门的前提。该局要求监管人员对小作坊巡查时,要进入小作坊的原辅材料仓库,对使用的原辅材料进行检验,看是否为合格品;对使用的添加剂进行排查,看是否有超范围使用的添加剂。其次生产中监督,现场抽取样品进行检验,质量不合格的立即责令停产整改。第三是产后监督,食品小作坊大都是前店后厂的生产经营模式,为防止小作坊的产品在店中销售时出现因产品包装物堆放环境以及其他方式的交叉污染,该局要求小作坊的销售区域统一按食品加工企业卫生规范的要求进行逐步完善,对接触食品的包装物在使用前进行报检,符合要求的方能投入使用。
据了解,自去年6月枣阳市质监局采取这3种监管步骤以来,已对全市涉及8个产品种类的300余家小作坊进行了规范改造,为企业降低了产品风险和成本。目前已有5家小作坊准备申报食品生产许可证,有210余家正在着手升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