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原因,基层质监稽查人员一般文化知识水平偏低,其实际水平与工作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当前一些规模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都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有的还聘请了专门法律顾问。这种知识上的反差往往使执法工作陷入被动的局面。如何全面提升基层执法人员法律素质?笔者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强化意识
一是强化法律至上意识。稽查人员要明确自己在代表国家和人民行使执法权力,不能在执法过程中掺杂个人好恶。二是强化证据意识。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精神,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取证,做到证据确凿、定性准确、适用法律适当。三是强化程序意识。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事,克服重实体轻程序的意识。
有效培训
要强化三个方面的培训。首先,强化超前意识培训。有意识地让稽查人员接触一些超前的知识,如对现代人心理素质方面的知识进行培训等。其次,强化专业知识培训。聘请高层次专业人员对稽查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不断充实专业技术知识和稽查技巧。第三,实地考察培训。到有稽查工作亮点的兄弟单位去学习交流,借鉴别人的经验开拓自己的思路,提高办案能力。鼓励执法人员采取自学、函授等方式,提高文化知识水平。
要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使其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无私奉献的精神。
要健全办案责任制。从案件事实调查、证据搜集、违法性质认定、法律法规适用、办案程序和时效等方面细化责任考核标准,明确考核目标,用制度监督执法人员做好分内工作,如果在执法过程中出现差错办错案,就必须承担过失责任并受到追究。
提升能力
一是提升法律法规条文的理解能力。要从立法宗旨、立法本意的深层次上去理解消化;注意将法律法规与其司法解释全面有机地合成一体进行学习;有针对性地学习法律法规的条文,尤其是对执法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些“当家法”的条文必须全面正确把握,对其他一些与质监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要能直观的理解到位。
二是提升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能力。吃透产品标准,对产品生产工艺、内外包装、防伪技术等全面掌握,善于从外包装上发现问题;收集假冒伪劣产品信息,掌握制假售假新动向;发挥技术机构的作用,通过抽检发现假劣产品。
三是提升依法调查取证的能力。在现场收集证据必须及时准确。如果行动迟缓,错过有利时机,一些证据就会被转移、修改或毁灭,使案件的查处处于被动局面;调查取证必须客观、全面。收集证据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以事实为依据。对于客观存在的证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绝不能以主观想像代替客观事实;一切证据必须查证属实。要把调查取证的证据逐一核实,形成证据链,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证据之间相互印证,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四是提升行政执法文书的制作能力。善于从整体上把握。做到主旨鲜明、内容客观全面,脉络清晰;不仅要符合实体法的要求,还要符合程序法的要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文书均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构成,要严格按照其格式化的制作形式制作。
五是提升案件控制能力。区别案情有效处置。执行案情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要求执行人员在面临复杂案情和疑难问题时头脑要灵活、机智,处置能力要果断、有效,以控制局面,使事件得以解决;熟练掌握法律,吃透生效处罚决定,以做到执行准确、到位;要求执法人员办案讲究执行艺术。在案件的执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人为或非人为的障碍,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基于此,执法人员要有耐心加恒心,为当事人解释,与其协调沟通破解执行障碍;在案件执行中讲求效率,尽可能减少矛盾发生,提高维稳效益。善于抓住各种战机,及时破案,避免案件查办拖泥带水,久拖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