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各省陆续出台一系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江苏:完善体制机制 转变增长模式

  在日前召开的江苏省环保会议上,江苏省在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2006~2010年)二氧化硫减排目标的情况下,提出今年全省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3%和2.2%。江苏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江苏省把污染减排指标定得高一些,意图很明显,就是把减排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抓手。

  2008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经济大省江苏制定了《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关于建立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依靠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在发展导向上,江苏进一步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产业政策,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两高两低”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同时,江苏实施鼓励类服务业项目用水用电与工业同价、扩大省级高层次人才引进资金规模等政策。

  江苏按照“促进科学发展、财力向下倾斜、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以2007年为基期年,调整了主要税收等分配比例,促进各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次改革后,5年内省级收入预计将“调整给”市县300多亿元。

  在考核导向上,江苏制定了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生态文明、民生改善在内的五大类28项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建立了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并引入人民群众对科学发展成果满意度的指标,每年考核一次。

  2009年,经济外向型程度高的江苏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考验。虽然国际市场上受冲击最大的就是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但江苏这两类产品的出口比重却分别占全省出口比重的70%和49%。目前,江苏培育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逆市增长,全省出口名牌目前已达177个。

  江苏省统筹国内外市场和资源,利用外资和海外市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去年,江苏外商投资保持全国第一、境外投资突破10亿美元、服务外包协议突破55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规模超100亿美元、近3年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超过7000名。

  江苏省几年前开始培育服务外包产业,强化其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引领开放型经济向第三产业延伸。

  江苏省去年外包执行金额达42亿美元,企业登记数达2500家,从业人员30万人。南京、苏州、无锡三市跻身“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行列,总数居全国第一。初步形成了以软件外包、动漫创意、工业设计、医药研发、供应链管理、金融后台服务等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江苏大力招徕国际精英。截至目前,江苏沿江留学人员创业园总数达45个。在园企业达1500个,孵化出国留学人员企业1100家左右,其中包括无锡尚德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企业。

  在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江苏积极推进苏南经济快速转型与提升,苏中崛起和苏北振兴的区域发展战略,引导发达地区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促进共同发展。

  目前,苏州、无锡和常州等苏南地区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低碳技术、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诞生了包括无锡尚德太阳能公司在内的知名企业。在苏南地区吸引的外资中,电子电气、专用设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占制造业到账外资比重的一半,服务业引资占比超四分之一。

  广东: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制造”的最大基地广东遭遇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为保增长、促转型,广东采取“外需不足内需补、工业不足服务业补、外资不足内资补”等措施,通过自主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巩固和增强“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一年来,广东成功扭转经济增长下滑的势头。广东去年GDP总值预计达到39357亿元,增长9.5%左右,超出预定目标1个百分点。

  去年,广东安排重点项目200项,总投资1.76万亿元。为扩大消费和开拓内销市场,广东在全国率先推行国民休闲旅游计划,组织2000家企业到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开展近百场促销活动。

  同时,广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自主创新的措施和政策,把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引上了稳定外贸、扩大内需与调整结构、升级转型的“双轨道”;制定实施《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通过开展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建立增强广东核心竞争力的开放型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力争使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

  目前,深圳、广州已成为我国自主创新最活跃的地区,吸引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风投资本和资本与技术密集企业。去年,广东省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均居全国首位。

  广东还制定实施《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提出要高标准建设高科技园区,发展高端创新集群,使之成为广东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

  广东还通过金融创新,大力支持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在深圳,已拥有数十家小额贷款公司,200多家担保公司,4000多家私募基金公司。专家认为,这些新兴金融企业的出现对珠三角乃至全国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去年,广东汽车、船舶、医药、生物及生化制品等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增速远高于全省经济平均增速。

  广东科技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也不断提升。2008年,广东发明专利数量7604件,排在第二位的北京为6478件。在深圳,涌现了华为、中兴和比亚迪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大批企业;华为的发明权拥有量以企业为单位已经名列世界第一。

  江西:建设低碳与生态经济试验区

  如何避免工业化过程中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是我国各地,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的重大课题。最近,江西等地区在追求工业文明的同时,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江西省风景秀丽,森林覆盖率达到60%。江西省省长吴新雄认为,生态环境是江西今后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江西省未来数年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增加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并通过发展壮大光伏、风能等绿色能源产业,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旅游业、文化及创意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为此,江西省提出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全国乃至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的试验区的计划,把这一地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去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这项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等3个城市和38个县(市、区),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成;人口约2006万,接近全省总人口的一半,经济总量占全省的6成。

  为保护好生态环境,江西近年来重点实施了植树造林、治理水环境等四项工程。江西大力开展城镇、农村、工业园区绿化和沿公路、铁路、河、湖、山的绿化,争取2010年将全省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江西财政为此安排3亿元,带动社会资本39.6亿元植树造林,全年植树造林560万亩。

  为了使全省水质达到一流目标,江西去年在11个市区建立污水处理厂管网,在所有的县建设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这些工程已于去年年底建成,投入运营。至此,当地污水不再进入江河。

  同时,江西还实施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在5万个自然村、500个集镇进行了垃圾无害化的处理。江西还开展了河湖源头环境治理保护工程,在赣江等5大河和鄱阳湖源头进行生态治理,并规定在这些源头保护区内不准开山开矿,不准建办有任何污染的工厂企业。

  吴新雄说:“要让这些源头永远保持生态环境良好,为保护全省水质空气质量创造条件。”

  去年,江西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培育壮大具有江西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业,包括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等10大产业。

  江西还积极调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发挥江西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

  甘肃:建设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示范区

  具有两三百年历史的工业化大生产虽然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也极大地消耗了能源和矿产资源,严重污染了环境。面对能源资源的短缺和严重的环境问题,西方社会在工业化完成后反思总结出循环经济模式,即: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实现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努力探索资源型省份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务院去年批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把甘肃省整体列为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示范区。

  《总体规划》围绕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和循环型社会建设,提出了着力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探索循环型农业模式,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

  甘肃矿产资源丰富,其位居全国第一的矿种有10个,位居全国前五的矿种有24个。多年来,甘肃的发展主要依赖矿产资源,石化、有色、钢铁等6大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绝大部分。但这种过度依赖资源,高耗能、高污染、低利用的粗放发展方式,使甘肃不少地区面临资源即将枯竭,发展后继无力的困境。

  甘肃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地,生态环境脆弱,整个河西走廊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地位极其重要。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得资源与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

  此前,甘肃为告别传统的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甘肃金昌市是因金川集团公司而设的资源型城市。矿业巨头金川集团公司是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为防止因资源枯竭带来“矿竭城衰”,该市编制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用循环经济理念从源头规划城市布局和产业结构,设计产业链,对于造纸及落后的水泥生产线等不符合规划的产业坚决予以淘汰,对于非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项目坚决不予批复。

  金川集团公司将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回收生产硫酸,配套发展硫化工和磷化工产业;与有色金属产业配套的氯碱化工副产的氯气用于PVC生产,配套发展氯碱化工;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灰、渣、磷石膏和脱硫石膏用于水泥生产,水泥再次用于矿山充填。园区企业间原料、中间原料及废弃物互供互用,区域内副产的硫酸、氯气、电石渣、水泥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把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2007年以来,循环经济的发展使金川集团公司营业收入倍增,污染物排放明显减少。这家公司所在的城市于2007年摘掉了“全国十大空气严重污染城市”的“黑帽子”。

  随着一系列与发展循环经济相关的法规、政策的出台,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主要工业城市的重点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开展的循环经济试点,形成了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格局,矿产资源被当地企业“吃干榨尽”。

  与此同时,甘肃逐步扩大节水型社会试点和清洁能源生产,水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去年,随着一批国家级风电、光电项目的建设,清洁能源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参与采访记者:江国成、邓华宁、石永红、杨春南、詹奕嘉等)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25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