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首部上海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出炉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有上海首份质量白皮书之称的《2008年上海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最近新鲜出炉,报告显示,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报,上海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7.55,比上一年提高0.77,比全国平均高出6.56,排名仅低于江苏省位于全国第二位。分析报告表明,上海制造中的“装备制造业”的质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但上海产品在全国市场上已经不具备显著优势,“上海货”难现从前的一枝独秀。

  装备制造领先全国

  装备制造业中的汽车、钢铁等支柱产业的质量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技术能级得到进一步提高,对推动上海市总体质量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报告显示,上海装备制造业不断升级发展的电力、船舶、机械等领域处于质量领先地位,代表着“中国制造”的高度。如电站设备主要技术指标都达到和超过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上海外高桥电厂和华能玉环电厂百万千瓦超临界发电机组项目创精品工程,集当今世界可应用的最先进技术于一身,机组整体性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汽车制造业整车产品质量保持稳定,零部件质量总体情况良好,部分零部件产品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自主品牌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荣威等自主品牌高技术含量车型的推出,促进了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共同发展的格局。企业积极参加各级标准制定,上汽集团已承担了ISO/TC70国标标准化组织内燃机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全国汽车标准化变速器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

  在精品钢材制造业,宝钢自主开发的高效无取向硅钢实现批量、稳定供应市场,重点牌号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了新日铁、JFE(日本大型钢铁企业)实物水平。同时宝钢加大对汽车板新品开发力度,取得明显成效,全年汽车板销售量达349.11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宝钢29个质量攻关项目创经济效益1.03亿元。

  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业优势明显,乙烯、丙烯、乙二醇等化工产品,涤纶工业长丝等合成纤维产品以及聚乙烯、聚丙烯全盛树脂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都处在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高光泽耐热型聚丙烯合成树脂专用料、超高强涤纶工业长丝、高模低收缩涤纶工业长丝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快速发展,形成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家用视听设备为重点的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群。该产业主要以出口加工形式为主,外向度高,是该市工业出口的支柱。

  食品行业管理较弱

  相比“上海制造”的支柱产业,上海食品生产加工行业的总体质量管理水平还比较低下,上海食品企业迫切需要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

  报告显示,2008年质监部门对上海生产和销售的59类2890批次食品开展质量监督抽查,2661批次合格,抽查合格率为92.1%。从合格率看,上海的食品质量是稳步提高的,但从生产企业看,问题依旧不少。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上海食品生产加工行业的总体质量管理水平还比较低下。该市食品生产企业主要分布于糕点、肉及肉制品等行业。目前,该市共有2125家企业获得3912张食品生产许可证,还有87家尚未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在这些经营者中,中小企业占了绝大多数,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规模的企业仅占企业总数21.4%,而50人以下的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5.8%。其中,通过HACCP、ISO9000和GB/T22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所占比重更是仅为10.7%、8.7%和1.6%。提高上海食品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食用农产品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种植、养殖源头的不安全风险因素成为食品加工环节的重大质量安全隐患,随着大量食品加工新资源、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新的食品不安全因素剧增。近年来,全市已连续开展了4轮污染物监测,共监测55项污染物指标共12066次,其中54项次监测指标不合格,项次合格率为99.6%,污染物监测的总体情况较好。但对于新工艺和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估限于技术手段,这些因素随时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事故。

  在这种情况下,上海食品迫切需要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必须为上海的食品制造企业设置更高的门槛,鼓励大规模企业进一步发展,并逐步淘汰那些小规模的作坊式加工企业。同时,针对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不能仅局限于企业高层人员,尤其要注重对一线工作人员基本操作习惯的培养和监管,从生产一线起控制食品安全风险。而针对新资源、新技术和新工艺可能带来的风险,需要由监管部门、权威机构牵头进行安全性评估和预测性研究,并及时向生产企业发布预警信息。

  品牌培育期待创新

  上海产品风采不再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上海货”的品牌效应已大不如前。

  报告显示,2007年、2008年上海共有919个品牌申报“上海名牌”,比2005年、2006年的773个品牌申报量增加了19%,证明本地企业的品牌发展意识和能力正在增强。但增加量的背后却是相对较少的具有全国及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与上海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相符合。统计表明截至2008年底,上海拥有中国名牌85项,仅占全国名牌总量的4.3%,位于广东、浙江、山东、江苏、福建之后,居第6位,不足第一位广东省拥有的中国名牌数量(282项)的1/3,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也仅有1项。

  品牌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显现的价值是巨大的,品牌的作用不仅仅能帮助产品打开市场、占据竞争优势地位,也能推动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2007年全市推荐的452项上海名牌产品,其上年企业销售收入约占全市工业企业销售产值的36.6%;2008年推荐的175项上海名牌产品,其上年销售收入约占全市工业企业销售产值的3.8%。同时,上海拥有很多新兴的服务产业,上海的品牌发展已探索出向服务软实力方向发展的新路。上海已经从2007年开始试点推出新天地等6个区域名牌,首次提出了能充分体现国际大都市形象,并具有区域集聚、辐射、示范和提升、带动作用的区域概念。这一做法,可以鼓励企业以团体作战的形式参与上海名牌战略,并且有效反映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态势。打响这些品牌,不仅推动服务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这些品牌将具有浓烈的海派特色,有助于形成新的上海品牌亮点。

  质量保障能力提高

  上海市质量技术保障能力基本满足需求,计量保障体系较为完善。

  质量保障能力状况显示,上海质量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上海市先后制定有《上海市标准化条例》等3件地方性法规,制定了14件政府规章,这些法律法规规章涵盖计量、标准化、产品质量、特种设备、认证监管、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纤维检验、综合业务等各个方面。

  质量技术保障能力基本满足需求,计量保障体系较为完善。为进一步发挥计量技术的基础优势,上海市统一制订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建设规划,并严格把关,突出重点,按需建设。截至2008年底,上海共有国家技量基准2项、上海市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04项、上海市次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00项、区县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17项,部门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376项,为该市计量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保障。

  上海市围绕民生计量,强化计量监管,大力开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集贸市场、民用“三表”,加油站、眼镜制配场所、医疗卫生、定量包装商品、餐饮业等领域计量专项整治和监督检查活动。通过建立和落实计量监管长效机制,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为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和谐计量环境。2008年度,全市经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31项55种别,总计3164426台件,为各类经济社会行为的有序开展奠定了计量保证基础。

  围绕上海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为夯实能源计量基础工作,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推动用能单位的节能降耗,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用能单位开展能源计量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建议。

  上海检验检测体系覆盖较为全面,截至2008年,该市获得计量认证的单位共571家(其中外资检测机构11家),覆盖建设工程、环境和空气质量、机动车安检、医药卫生、消防、特种设备等多个领域,为各行业发展提供了基本技术保障。

  上海市获得授权的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31家,这些机构共拥有技术人员1065人、实验室总面积72179.5平方米、设备总值58825.93万元。此外,国家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等3家机构已通过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资质认定,另有17个机构提出筹建相关产品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申请。

  获上海市级资质认定(授权、验收)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63家(其中同时是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有27家),涉及家林牧渔、医药卫生、建筑建材、金属材料、石油化工、水利水电、交通运输、信息产业、机械机电、轻工食品、服装纺织、安全防护、环保绿化、办公文教、电子电工、玩具礼品、家居用品、包装用品、体育用品、办公家具等领域。

作者:霍一夫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24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