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祥和氛围中,春节快而且乐地过去了。然而,全国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各个部门却是在紧张的监管氛围中度过春节的。原因是去年底三聚氰胺奶粉的“重出江湖”:上海熊猫乳品产销三聚氰胺超标乳制品的消息被公布。此前20多天,陕西金桥乳业曝出类似问题。与上次不同,这次三聚氰胺的来源,乃是2008年三鹿风波后,被召回的问题奶粉并未销毁,而是被企业存起来,如今再次利用。
这着实让人难以置信!在严厉打击、重点惩治背景下,在举国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的大环境中,问题奶粉仍然顶着如此强烈的“炮火”,坚强地抬起头来,不能不说是奇迹。
那么,到底是吃了哪副“补药”,才让这“三聚氰胺奶粉”有如此生命力的呢?
黑心与贪心!这是无良企业主最少不得的一味“补药”。直觉会让绝大多数人脱口而出,把直接原因归结到道德领域。从诅咒与泄愤的角度,这种归结也会让我们直抒胸臆,骂他个口无遮拦。但是,黑心与贪心毕竟是个体意义上的问题症结。市场的趋利功能在任何时候都具有诱发违规的因素,马克思在批判资本的贪婪时就说过,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会有人冒杀头的危险。从主观故意出发点去剖析似乎没有超越人性的古老命题。
其实,真正具有深层原因的表象要素当是参与者的侥幸心理。
趋利不知避害,几乎是人的通病。这在博彩上最具有表现性。绝大多数参与者是毫无收获的贡献者,但他们并不在意,因为,他们心里有梦。几百万、数千万的大奖具有令人亢奋的疗伤功能,或者说是止痛功能。所以,绝大多数人是屡投屡不中,却偏偏是屡不中屡投。这里有个良性因素在起作用,即彩票的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尽管中奖几率渺茫,毕竟有人能中,为那个“万一”而付出的成本也是极低的。至于有人因为买彩票而倾家荡产毕竟是极少数。低成本高收益,是博彩业愚弄人的基本原理。
违法生产与博彩的共同之处是预期收益巨大,差别是博彩是极其偶然的“万一”,而违法生产只要敢干就肯定有巨大收益。当然,另一个差别是明显的。即博彩成本低,而违法生产的风险大。那么,是什么东西支撑违法者冒险呢?是侥幸心理!违法者赌的是违法总量与落网数量的概率。即大量违法与少数落网,就有人为之冒险。或者说,多次违法偶尔落网就值得冒险。
在违法生产者看来,这笔账是很值得算一算的。比如,违法是不是犯罪?不是犯罪就不构成刑事处罚(或者虽然犯罪但接受经济处罚后未被移交);不构成犯罪,那么代价无非是经济损失,充其量是个成本问题。即使是犯罪,有多少被发现的概率?如果概率极低,就值得冒险;如果不构成犯罪,仅仅是经济成本,而且被发现的概率又极低,那么,还有什么比违法生产更令人兴奋呢?当然如果能收买执法者,有恃无恐地违法生产,那当然就是极其快乐的事情了。不过,考虑到这样的事情毕竟也是概率极低,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顺便可以一提的是,严打思维和运动式的打法,也容易滋生违法生产者的侥幸心理。严打一来,疾风暴雨,来得猛去得也快。那么,常态下是否就是可以游刃有余了呢?如此,侥幸者是否就越发的幸了呢?从这角度出发,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就愈发地显示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