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考得好还要干得好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干得好不如考得好”。意思是指当下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中,有的职务提升是考上的,不是凭实绩干出来的。工作干得如何不是关键,只要你掌握了考试规律,就能“考上官”。这样,那些默默无闻,兢兢业业,扎实干工作的人因没有时间考试或不会考试就失去了提拔的机会。这种用人导向很危险,必须得以纠正。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刚刚颁布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这里所说的竞争是干部能力素质、实际表现和工作实绩的竞争,不完全是考试式的竞争。考与干本是一个整体,不能把它作为“两张皮”割裂开来。干得好是基础、是条件,只有干好了,才能有机会让其参加考试、考核。考试、考核是用来进一步考证干部的综合素质的具体方法。应该是只有干得好,又考得好的同志才能得到提拔使用。

  干部选拔方式也是一种导向。公开选拔也好,竞争上岗也好,都必须坚持公开、民主、竞争、择优,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要防止降低门槛,以考定乾坤,防止出现干得好不如考得好;防止把干部的注意力吸引到不干工作只应付考试上;防止领导干部工作简单化,怕承担责任的唯考试等倾向。不能把竞争性选拔干部狭隘地理解为考试式的竞聘上岗,以考试代替干部考核的程序,以考试规避方方面面的矛盾。这样导致的后果是真正埋头干工作的人,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应付考试,在“擂台”上未必是好手,而那些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的人,天天琢磨考试,研究升迁之道的,就可能是考场“高手”。

  干部工作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干部选拔任用要经过民主推荐,充分酝酿,深入考察,集体研究,公示公告等必要的程序,考试竞争方式只不过是干部工作的一个补充,是干部任用程序中的一个环节。凡事不能绝对化,必须纠正凡用必考的错误观点。如果一味地强调考试,就会出现考是考的,干是干的。会考不会干,会干不会考,考的人可能是干不了事,干事的人可能不会考。最后只能把干部的注意力吸引到考试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很不好的用人导向,工作干得再好考不过关,也是白搭,这样长期下去,就真的没有人干事了。由此,可以看出,这样的考试就失去了竞争的本义,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就不可能做到公平公正。

  考察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实际使用是最好的检验方式。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需要经过多岗位不断磨砺,工作经验要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练就成功的,更不可能通过考试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来。如用简单的考试方式去检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并作为提拔使用的唯一依据,那很难做到不失偏颇。考试的内容怎么设计,这不是1+1=2的简单算术,也不可能像高考那样的题例,有标准答案。如何通过考试的方式检验出一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我们领导干部所具备的能力,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是像现在有的地方采用那些方法,几个考官商量商量,以他们自己的思路设几个条条框框,让考生按照他们的思路答题,碰上了他们的思路就得高分,碰不上了即使水平再高,能力再强也不可入他们的围。这样的考试方法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即使必须要用考试的方法考证、考察干部的能力,也得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这种考题应该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主要通过对一些经典案例的分析来考察干部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必须形成考得好还要干得好的用人导向。考试作为一种考证干部能力素质的方法和形式,其目的应该是打破论资排辈,让人才脱颖而出,并将人才用到合适他们的岗位上,让他们真正发挥其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既然考试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就应该把机会留给那些把手头工作干得很好,又是真正素质好,真正有能力,真正能干事,而且能干成事的人。不能给那些投机取巧,削尖脑袋钻营的人。何谓干得好,首先得是在其位,必须谋其政。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造福一方,能为民多做一些实事的人。不应是整天碌碌无为,占着位子不做事,老百姓把他当“庸官”;不按科学发展观要求,瞎指挥,乱做事,到处“作秀”,老百姓把他当“昏官”;心思不在工作上,到处“拉关系,走门子”,一切为了自己升迁,老百姓把他当“官迷”的那些人。其次,应坚持科学发展,有正确政绩观的人。作为组织部门,应考察其政绩是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创造政绩的过程中的实际动机是什么,群众对其政绩的认同度如何,其在集体政绩中的贡献率大小。这样才能验证算不算是干得好的人。我们就是要给干得好的人多创造机会,给他们以各种展示自己的舞台,这样才能使我们党的干部队伍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安华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0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