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连云港:做大“中国草莓第一镇”品牌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素有“中国草莓第一镇”的黄川镇已形成以新沐、桃李为中心并涉及黄川中东部12个村的万亩草莓经济带。在未来的三年间,该镇将围绕“做大做强中国草莓第一镇”为目标,全力打造一个万亩基地、科技示范园、育苗中心、专业市场、龙头企业、草莓观光园等完整的产业化体系,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加、销于一体的草莓产业化运行机制,以农业规模化、高效化、产业化拉动了新农村建设。

  翠绿的叶片映衬鲜红的草莓,冬日的草莓温室正呈现出丰收喜人景象。2010年元旦期间,素有“中国草莓第一镇”之称的江苏东海县黄川镇2.8万亩绿色无公害温室草莓吸引了大批的城里客,他们边享受采摘乐趣,边体会美丽的田园风光。据不完全统计,假日期间,该镇草莓基地共接待游客达1.2万人次,仅采摘草莓就给当地果农带来25万元收入。近期,黄川镇2.8万亩绿色无公害温室草莓陆续上市,凭借着个大、色艳、味美等特点,俏销北京、天津、上海等20多个省市和地区。

  自2001年“黄川”牌草莓商标注册以来,黄川镇充分发挥商标作用,在基地壮大、产品展销、生产销售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和推广。同年,“黄川”牌草莓获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05年又通过了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和产品基地双重认定。2007年11月,“黄川”草莓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2008年又取得了国家级“绿色食品”和江苏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同年4月底,东海县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东海·黄川草莓节,进一步扩大了黄川草莓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近日,又获喜讯,“黄川”牌草莓成功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目前,连云港市积极打造绿色无公害“黄川”牌草莓品牌,做大做强黄川草莓产业,让“中国草莓第一镇”的“黄川”牌草莓畅销海内外。

  黄川草莓逆境中求发展

  依托草莓合作社促发展

  黄川镇位于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西行第一县的东海县黄川镇,310国道贯穿镇中,距连云港机场仅25公里。该镇面积87平方公里,22个行政村,6.1万人口,7.3万亩耕地,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乡镇。经省农科院专家考察,这里土地肥沃,地理气候条件优越,最适宜草莓、葡萄等果类作物生长。

  早在1980年东海县黄川镇新沭村就开始了草莓种植,但由于当时零星分散种植、品种单一,再加上技术和管理跟不上,基本是“人种天收”,产量低,而销售市场也仅局限于本县及周边市场,致使草莓销售不畅,有的年份甚至造成大量的果品腐烂在地里,未能给群众带来真正的经济效益,许多村民都想放弃草莓种植。

  针对这种情况,黄川镇对草莓的发展形势进行“把脉会诊”,大家一致认为:草莓的经济效益比传统的稻麦轮作的经济效益要高出许多倍,要想打破这一“瓶颈”,只有建立一支有组织、懂技术、会种植、能管理的专业队伍,来带领种植户发展壮大草莓种植。2002年,按照“建协会、兴产业、促发展”的思路,围绕“支部建在协会上、协会建在实体上、实体连在农户上”的要求,成立了黄川镇草莓专业技术协会,制定《草莓专业技术协会章程》,吸纳389户为草莓会员,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2007年,随着国家合作社法的颁布,注册了“黄川春风草莓合作社”。协会成立后,积极引导农民踊跃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创汇农业”,帮助农民更新了传统的种植观念、提高了学科学用科学的本领、引进推广适宜本地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拓宽了村民草莓的销售渠道,使该镇草莓产业的发展达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0%,年产草莓鲜果5万吨,产值超3亿元,带动万户村民种植草莓致富,户均纯收入达1.5万元,让该镇发展成为今天全国闻名的草莓第一镇。

  依托草莓专业批发市场

  促黄川草莓畅销国内市场

  随着草莓规模的不断扩大,草莓市场也在悄悄兴旺起来。村村在田头边建起小市场,这使农户不出地头就可把草莓销售出去,但分散的市场使不少顾客要跑好几个地方,才能把货装满,不但影响了草莓产业的发展,而且还时常出现草莓价格混乱。针对这一情况,合作社坚持“合作社+农户+基地”带动合作社员致富的模式,从“大建市场”变为“建大市场”,集中全镇草莓,以量大品种多满足客商需要,筹集资金20多万元在新沭村建立了全省最大的草莓田头批发市场。2006年,该镇又投资50万元,建起了一个占地10000余平方米的草莓批发市场。2007年,该镇又投资200万元建起占地1000平方米的钢架结构交易棚,设立了120个交易摊位,可满足3000果农在此交易,年交易量可达3万吨,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草莓专业批发市场。如今,每年12月到次年5月初,草莓批发市场都会吸引来自河北、河南、安徽、山东等50多个大中城市的客户来此收购草莓,使村民不出家门就可把草莓销售出去,而且价格始终保持平稳。为进一步拓宽草莓销售半径,合作社先后培养出2000多名草莓经纪人,常年活跃在上海、南京、苏州等全国120多个大城市,把黄川草莓源源不断地运输出去销售,开拓了国内市场。

  新品种新技术

  促草莓增强市场竞争力

  2002年底,掌握一定草莓种植技术的合作社会员,打破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将露天栽培转向温室栽培,开创了草莓种植一条致富新捷径,当年就新增草莓种植户200多家,面积猛增到400亩,其中温室草莓300栋,亩可年产鲜果8000多斤。合作社在草莓种植的过程中发现,单一的草莓品种往往很难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要,如不及时引进新品种,会给刚刚起步发展的黄川草莓带来夭折的危险。合作社随即从省农科院引进了抗病、早熟、高产的草莓新品种7000多株,并且能在春节前上市,价格较高,每亩增收2000多元。

  近年来,合作社先后从外地引进明宝、宝交早生、以色列草莓新种R1、R3、丰香、美国13等10余个新品种,在全镇大面积种植。推广了滴灌、昆虫授粉、遮阳网、防雾膜、反光膜、二氧化碳气肥等新技术。由于该镇草莓种植时间较长,病虫害重,严重制约了草莓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特别是草莓的黄萎病有年年加重的趋势,草莓一旦得此病,往往是无药可治,只有从改良土壤结构上来防治。2002年,合作社引进氯化苦和溴甲烷对土壤进行消毒试验,结果发现经过消毒的田块,不但无病虫害而且还长势旺盛,结果大,颜色艳,口味香,产量高,采摘高峰期可持续1~2月,每亩净增收2500多元。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使黄川草莓无论在品质和种植模式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的跨越。

  针对草莓生产中出现产量降低、果实畸形、上市较迟、经济效益下降等情况,2007年该镇与扬州大学开展了技术合作,投资200万元建起了占地40亩的草莓高科技示范园区,实施“草莓脱毒苗工厂化快繁及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及推广”项目,集成现代生物繁殖技术(脱毒和快繁)和促成栽培技术,实现草莓脱毒种苗工厂化专业化生产和促成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建立脱毒苗年生产能力1亿株专业化草莓脱毒种苗生产基地。目前,已培育草莓脱毒苗数千瓶,品种达十多个。这项新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可以提纯草莓原有优良品质,每亩产量可提高20%~50%,增收2000多元。这样该镇在不扩大种植面积的情况下,年可增加草莓产值近5000万元,另可节约3000亩草莓苗用地,有力地促进了黄川草莓产业长期、健康和稳定发展。

  凭借产业优势

  打造旅游观光乐园

  凭借万亩草莓基地和便利的交通优势,2007年在草莓十里生态路上建起了占地200亩草莓高科技示范园、400亩草莓产业攻坚园、400亩的草莓旅游园和1000亩草莓观光旅游园“四位一体”草莓观光大园区。园区内设有20处“农”字旅游小商铺和生态小饭馆,建起了可容纳100辆汽车停放和500人的停车场,打造了10个旅游休闲景点等布局建设。“四位一体”草莓大园区形成了集采摘、娱乐、垂钓、农家小吃等为一体的草莓农业旅游观光园,游客可以直接走进温室,尽情体验采摘草莓的乐趣。年可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经济收入过亿元。“采摘黄川草莓-观海陵湖-洗温泉澡”的一条旅游新线路已经成为市县冬季旅游新亮点。

  攻克技术难题

  促黄川保鲜草莓打入国际市场

  江苏越秀食品有限公司地处中国草莓第一镇的江苏省东海县黄川镇,是一家韩资龙头加工企业,该公司充分利用本地草莓丰富的资源,每年加工出口冷冻草莓、果汁4000吨。针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制定极为严格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该公司还积极引入国外先进设备,改进现有加工工艺,同时严把原料采购关、储存关、加工生产质量关、成品包装储存关、质量检查关,确保产品质量,增强了地产草莓的国际竞争力。由于产品的原料天然,品质新鲜,杜绝污染,再加上该公司坚持做到优质品质,精诚服务,信誉至上,近几年草莓出口量不断增加,产品销路不断扩大,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有效地带动了当地草莓产业的发展。

  由于加工冷冻草莓成本高,获利较小。该公司通过技术攻关,于2007年初成功地研发出草莓保鲜液,生产出216吨保鲜草莓成功出口泰国,让黄川保鲜草莓打入国际市场,获取更大的利润。

作者:朱其太 刘天鸿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0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