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国家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其中有不少涉及印刷行业,这些政策在确保我国印刷业今年复苏及增长的同时,也描绘出了行业未来发展的蓝图,而这也必将成为印刷装备业持续增长的原动力。
四项新政策出台
“一号文件”诞生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努力实现我国从新闻出版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根据中央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新闻出版总署1月1日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出政发〔2010〕1号)。
该《指导意见》是继去年新闻出版总署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之后,今年出台的为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新闻出版产业涵盖的领域:传统出版产业、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型出版产业、印刷复制业、新闻出版流通、物流产业等。《指导意见》中还明确提出了六大主要措施和九项政策组织保障,并指出“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措施。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我国新闻出版产业更加的公开化、公正化,相信六大措施实施后,我国将出现一大批有实力,有特色的出版传媒企业。
进口关税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2009年12月16日在财政部网站发布《2010年关税实施方案》,宣布从2010年1月1日起,我国将进一步调整进出口关税税则,主要涉及最惠国税率、年度暂定税率、协定税率、特惠税率以及税则税目等方面。
此次关税调整主要针对印刷感光材料、CTP、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和卷筒料自动给料机、热敏打印头、接触式图像传感器。通过调整内容可以看出,我国正在逐步推进印刷业自动化、机械化、国际化的发展。
我国印刷业大多以胶印为主,占我国印刷业60%以上,而随着印刷业市场的转移,未来个性化印刷、数码印刷、包装印刷将走俏。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印刷业要学会改变企业战略目标,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才可以保证印刷业健康成长。再者,我国印刷业的印前制版系统还大多用传统的制版方式,这样不仅浪费材料,更会污染环境。在未来,人们对印刷品精度要求日益增高,传统制版已经不能满足印刷的要求,CTP代替传统制版已成必然之势。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
2009年11月20日,国家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印刷业列为文化产业的重点产业之一加以重点支持,进一步明确了印刷在国民经济文化产业和社会教育事业上的重要战略地位,对印刷业规划要求“要发展高新技术印刷、特色印刷,建成若干各具特色、技术先进的印刷复制基地”。
如果说印刷是文化产业今后发展的重点产业,那么印刷技术和装备发展则是印刷业今后发展的重点。因此,当务之急是将以数字喷墨印刷技术和设备、高速多色平张和轮转胶印印刷技术装备、高性能柔印及防伪印刷技术设备等重大印刷新技术、新装备的开发项目尽早列入国家重点工程计划,以重点工程的突破带动规划的贯彻落实。
据统计,2009年我国出版业已经突破万亿元大关,国内印刷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分别达到128.5亿元和14.3亿元。然而,我国印刷设备制造业相对落后,国内设备大多是面向国内市场,出口产值弱。
轻工振兴规划将刺激印刷业
据了解,在此前出台的十大行业振兴规划,其中轻工业振兴规划对印刷行业的具体影响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国内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增强国产品牌的竞争力;三是提高内需,促进国内印刷业发展;四是对外资印刷设备供应商将造成一定的影响;五是国内市场竞争力将得到加强。这一系列措施将有助于缓解短期行业供过于求的压力,增强产业链上下游的信心。从长期来看,行业好转需依赖于过剩产能的淘汰、出口的增长及消费回升后带动纸品需求的提升。
其实,早在2008年12月起大部分纸种销量已经开始陆续回升,截至2009年1月中旬,多数纸种都已有大厂商试水小幅提价。尽管存在假日消费以及新学期教材用纸等季节性因素影响,但库存的消化对销售回暖贡献更大。
印机受益于制造业振兴规划
此外,在2009年2月4日,国务院通过装备制造业的振兴规划,鼓励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大规模开展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上海一券商分析师表示,此次制造业的振兴规划强调装备自主化,国家可能会加大对一些大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一些大型项目和重点工程的国产化率,可能会让部分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从中获利。装备制造业规划提出,企业应依托高效清洁发电、特高压变电、煤矿和金属采掘等大型项目,有针对性实现重点产品国内制造,此外,结合钢铁汽车等大产业重点工程,实现重点产品国内制造,并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
这个装备制造业规划虽然未明确提及印刷行业,但是印刷设备的制造有望通过增值税、免税、信贷等政策性优惠获益。
行业发展修炼内功最重要
在这个经济的寒冬,利好新政策的出台无疑将给印刷业平安过冬注入一针“强心剂”。然而无论是利好政策还是振兴规划都只能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外因,而提高印刷设备的技术水平却是我国印刷业长远发展的内因。正如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德茂所说的“要提高我国印刷企业技术水平,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使引进的层次更深一些,而不只是引进一台整机,我们要把整机配套的主要技术同样引进来,这样发展经济的技术基础就稳固了。”
但是也应看到,从中国印刷经济长远发展来看,与其买入大厂家的先进设备,不如先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在本土生产这些先进设备。
王德茂说:“如果一个厂想成为‘全才’,几乎不太可能。”从这个角度出发,他提出,我国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缺陷,对症下药。例如在给纸方面落后,就专门找国外的给纸厂,在收纸方面薄弱,就找国外收纸机企业,长此以往,我国印刷企业逐步重视与国外中小技术型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吸引国外技术来中国参加展会,来中国经营,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整个行业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