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历
徐强,生于1 962年2月,陕西省汉中市人。中共党员,在读博士生。现任陕西省宝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作为每一个宝鸡人,都应该有名牌意识,这种名牌意识是兴企兴市的关键,工业强市的建设需要名牌战略来带动。”面对记者,作为宝鸡市分管质量工作的副市长徐强这样打开了话匣子。
据了解,宝鸡市已有37家企业的44个产品获得了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其中有12家企业的14个产品被国家评定为免检产品,这一成绩走在了全省前列。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在全国奶制品行业评选的10家企业的免检产品中,宝鸡就占了3家。 “西凤酒”、“凤县花椒”、“太白酒”3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对此,徐强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说明市委市政府工作思路的正确,说明‘质量立市,名牌兴企’的理念已经在更多的企业家中扎根,是思路决定的出路。”
他告诉记者,1999年,刚担任市长的吴登昌提出了宝鸡的优势在工业,工业是加快宝鸡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工业强市的思路逐步形成并在全市达成共识,并将工业强市战略写入该市200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003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 “8355”工程,并出台了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意见,可以说,“8355”工程是落实工业强市战略的有力举措,具体说就是要建成八大产业基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资本总量降到全部工业企业实收资本的30%以下。培育和发展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30户,其中过50亿元的企业集团5户。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2003年宝鸡市政府出台《宝鸡市质量兴市,名牌兴企实施办法》,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有力推动宝鸡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宝鸡的工业虽然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徐强说,宝鸡的工业总产值与青岛、常州、绵阳等城市比较,增速分别低0.75、2.1和1.36个百分点,这说明宝鸡与这些城市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
如何进一步缩短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徐强分析认为,工业强市首先要强企,名牌是强企的法宝,单个企业做强了,汇聚到一起就是宝鸡的工业强市。目前,宝鸡的创业氛围还不够浓厚,原因之一是区域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一个地区企业家的活跃程度,将决定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走向。在宝鸡,大多数国有企业经过改革重组,基本上都焕发了勃勃生机。而非公经济这一块则是整个宝鸡经济的软肋。关键是主导宝鸡非公经济发展的企业家队伍不够强大。一个好的企业领导人,名牌意识应该是第一位的。丧失了名牌,失去了市场份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怎么生存?
2004年,市政府组织策划宝鸡33家具有较好成长性和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家赶赴东部取经,目的就是要加快工业强市步伐,优化、壮大民营经济创业群体。徐强说,我们培训企业家,就要让他们以最贴近的方式去感受中国经济最强的脉动。不是让这些企业家们去照搬人家的经验,而是让他们更新观念,掌握人家先进的思维方式,学学人家是怎样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希望宝鸡能出现一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担当起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徐强还告诉记者,现在宝鸡市质量技监局起草的“扬帆行动”已经开始实施。对此,他寄予希望:“质量技监部门要搞‘扬帆行动’,高扬质量风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促使宝鸡形成一个大家谈名牌的氛围,在企业中掀起一个人人争创名牌的活动。这样,工业强市、名牌兴市的战略就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