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大质量机制不应有“短板”“缺缝”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国家质检总局“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推动大质检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对全系统2010年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内容就是要求全系统加快建立以依靠地方、联合部门、抓住企业、监管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大质量工作机制。

  在理论界,关于大质量工作机制,世界上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各国只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质量工作机制,区别于质量微观管理机制,关乎经济振兴,关乎国运民生。如果把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的理论水平比作一个木桶,那么这个桶能装多少水,首先取决于组成这个木桶的木板中最短的一块,这是经济学上著名的“木桶理论”。更深一层的含义是,一个木桶要多储水,还要看木板与木板间是否严丝合缝、牢不可破。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开展大质量文化的理论研究既不能有“短板”,也不能有“缺缝”。只有当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发展要素相配合学习的时候,整个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活动业务的“桶”才能越做越大,越做越牢固。

  在目前新的形势下,笔者认为在质检系统全面地科学地完整地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必须把培育优秀人才这个“短板”补上。这些人才必须是:视野开阔、善于筹划的综合型、战略型人才;知识广博、多才多智的复合型人才、交叉型人才;思维敏锐、具有超前意识的开拓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这种适应未来时代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大质量工作机制下的质检人才,既需要重新构造专业知识结构,建立新型的知识体系,又需要极大地加强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笔者认为可以作不同的区分。从学术与理论研究角度,可以有学科带头人,也可以有理论专家;从实践角度,可以有首席质量官,也可以有总质量工程师。当然在实际工作实践中我们都总称专家。这里有两个问题要说明,一是只有理论武装了的人才,才能产生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活动蓬勃效应,才能称其为专家;二是并不是学习并领会了大质量文化的领导都能称得上专家,所有的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的领导者只有用新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体验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活动业务带来的变化,进而改善所在组织的业务结构,以理论学习来提高发展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下的团队,在业务上形成自觉性,进而修补自己的“短板”与“缺缝”,才能促进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快速、健康、有序地发展,自己也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质量专家成长起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大质量工作机制实践过程中还不能有“缺缝”,仍然可以说两只手在起作用。一只手是亚当·斯密所说的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另一只手就是政府引导这只“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自下而上“抬高”质量水平,“看得见的手”自上而下“建立和引导”质量进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从宏观层面来看,要让社会“看得见”,实践上一定要“两手都要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让质检系统大质量工作机制在中国质量进步和质量提升中发挥作用,如何既不越位,也不缺位,既有所不为,又有所作为,为国门和厂门“护好航”,保证我国的产品质量能有一个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形成中国特色的全社会大质量工作机制,确实是需要认真研究、认真解决的新课题。

作者:靳选东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2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