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不久前结束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努力提高质检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本文作者从创新工作思路、推动质监工作整合互动、协调运转等方面提出了关于提升质监工作有效性的几点思考,认为应完善整合互动机制,推进协调运转;突出许可评价作用,形成部门合力;建立信息流转平台,落实制度保障。以切实提升质监工作的有效性,建设大质检文化。
刚刚结束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提高质检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树立共同的价值理念,通过加强“融合、整合、联合”,加快大质检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合心、合力、合作的局面。我结合多年从事质监工作的实际,就如何创新工作思路,推动质监工作整合互动、协调运转提出几点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质监部门的作用得到不断加强,从原来单一的计量、标准化管理,逐渐发展到质量、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食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等多个方面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质监部门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以后,国家质检总局主要负责工作体制的建立,制定法律、法规和工作规范;省级质监局负责确定全省工作目标,指导基层工作;基层市、县质监部门主要是抓落实和执行。从内部机构设置上,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局主要以业务领域和职能来划分,如省局分别设有质量处、认证处、标准化处、特检处、计量处、食品处等,保持了各业务的相对独立性,各职能处针对分管工作研究政策,部署实施,推进了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入。
但是基层局,特别是县级局,由于人员少,往往只设一个综合性管理机构,存在“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情况,上级分口下达的各种指令、要求,往往到最基层都由同一批工作人员落实。因此,在部署工作时,加强各项业务工作之间的整合沟通,对于提高基层工作效率和加大工作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完善整合互动机制 推进协调运转
从历史沿革上看,质监部门是在职能的不断扩充中发展起来的,从原来的计量局、标准计量局发展到现在履行质量、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特种设备等多项监管职能的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在不断吸纳新职能过程中,各项职能有所融合,但面对质监工作的新要求,仍然达不到整合互动的效果。我认为,在省局形成决策、部署工作中,要把单一工作放到全局中安排,充分考虑整合利用全系统资源,在安排部署单项工作时,都要首先研究是否能通过开展本项工作带动其他业务工作的开展,以及开展本项工作能否借助原来其他工作取得的成果,形成协调互动的工作机制,做到开拓创新“自转”,步调一致“公转”,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基层落实工作中提高效率,使质监职能充分发挥出来。
突出许可评价作用 形成部门合力
行政许可是部门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质监部门行使许多行政许可权,同时,还有一些质监部门参与管理的评价、核准工作,如地理标志产品认定、自愿性认证等,具有证明或提供某些荣誉的功能,在提高质量水平、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这些工作,企业重视程度高、投入大,对提出的要求比较容易接受。
但是,在这些评价、许可工作中,评价标准、推荐要求设置较为专一,在部门内部意见征询的体制还不完善或信息反馈不及时,缺少信息沟通共享,容易造成误判,带来潜在的行政风险,也不利于形成合力解决突出问题。比如,一家企业即使特种设备安全存在隐患,却仍然可以通过生产许可证、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定量包装商品计量认证审查等。所以,应当充分发挥这些评价、许可工作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名牌、质量奖等评价工作,要补充评价条件,完善评价门槛,特别是要把涉及安全和质量基础的工作作为前置条件,引入意见征询体制,发挥整体作用,形成一个“拳头”,推动行政执法案件执行、安全隐患整改等难点工作。
建立信息流转平台 落实制度保障
建立信息共享、协调互动的工作机制,需要有配套的工作制度保障。工作制度的落实需要网络软件平台的支撑。当前,质监系统金质工程建设不断深入,质监工作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山东省质监系统为例,目前使用的山东金质区域监管、特种设备、标准化、县级局综合管理等业务系统功能强大,信息量丰富,为促进质监工作信息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我认为,应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软件平台开发,重点在提高目前各系统间信息共享和工作督导功能上进行突破,实现有效信息的自动流转。一方面,一个业务部门在办理工作时,涉及对其他部门有利、有用的信息,能够及时在其他部门的网页上展现;另一方面,办理一项许可、审批等工作需要的所有前置条件都会首先在办事人员的网页上呈现,必须全部浏览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这样,使信息实现有效循环、互通共享,真正避免人为因素影响,规范工作行为,实现整体联动的新型工作机制。
(作者为山东滨州市质监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