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定格在2010年1月12日中午12点。来自国家质检总局机关、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机关、各直属检验检疫局的440名考生结束答卷,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竞争选拔直属检验检疫局副厅级领导干部笔试环节圆满落下帷幕。此时,大连考点76名考生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考场,他们互相交流着考试心得,大多数人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喜悦的笑容,也有部分同志仍然沉浸在对试题的回味中,显得若有所思。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一场深层次的干部人事制度变革唱响2010年质检系统开年“大戏”。
争当“分子”尽显能力
“全系统457人报名参加考试,440名考生经单位推荐和民主测评进入笔试环节,平均每个职位22.56人竞争”,1月11日下午,国家质检总局人事司权威人士透露的这一信息凸显此次竞争上岗的激烈程度。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一数字也反映出检验检疫系统广大职工对国家质检总局干部人事改革新思路的积极拥护。
采访中,抓住机会先“吃螃蟹”的考生们纷纷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
考生辽宁检验检疫局动物检验检疫处处长袁文泽指出,国家质检总局竞争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的做法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新时期总局党组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干部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又一重大举措。从已经开展的两个阶段选拔工作看,一是体现民主,体现以德为先,体现群众公认。二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履行职责能力。“广大干部队伍投票海选、民主测评量化打分,比的就是一个人民群众认可程度,这样的评选结果首先令群众满意和信服,体现了选拔干部的群众公信力导向”,他说。
考生吉林检验检疫局办公室主任王吉认为,国家质检总局首次大规模竞争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符合中组部关于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文件精神,“合民心、顺民意,我们十分拥护和支持总局的这项决定,并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谈及参加此次竞争选拔考试的心态,考生中为数不多的女同志之一——吉林检验检疫局机关党委书记贾睿用了八个字来形容:“学习、提高、参与、支持”,她微笑着补充说,自己能作为女同志的一方代表参与这次考试,希望能激励更多的女同志参与到更多的竞争选拔活动中。考生黑龙江检验检疫局办公室主任兼记者站站长王珂珊快人快语,用一句话表明自己的心声:“总之,要有‘当好分母’的心态、‘争当分子’的决心,以良好的心态参加各项考试。不管最终结果如何,积极参与其中就是对这项工作最大的支持,自己不会有任何遗憾!”
“考试像在家门口”
1月12日上午11时50分,考生山东检验检疫局认证处处长张铁军第一个结束笔试,面带笑容步出考场。他认真填写好由中组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设计的考试情况问卷并投入票箱,心态轻松地接受了采访。
“先说考务组织工作,辽宁局领导十分重视各项考务组织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为一线服务,我在这里考试没有离开家乡的感觉,考试过程很放松。准备笔试时我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时,发现很多省都开展了副厅级领导干部竞争选拔工作,这说明竞争选拔领导干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从考试题目看,客观题和主观题大约是4∶6的比例,与我们检验检疫业务密切相关,题目设计得十分切合实际。”
张铁军的说法很快得到了其他考生的证实。在记者对其他考生的随机采访过程中,考生们一致认为笔试题目设计科学合理、切合检验检疫业务实际,考的是真功夫,没有思想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本事,答题没问题,但是想得高分难。
“试题出得非常好,可以用‘出乎意料’来形容”,考生山东检验检疫局办公室主任石勇略加思索后说。“之前中组部有关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文件中反复强调‘干什么考什么’,这次笔试题目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客观题部分既有基础知识,也有业务知识,而主观题部分更是紧密结合检验检疫业务,给考生充分发挥的空间。两道情景题考察了副厅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艺术、领导能力和处理工作的能力;最后一道作文题则紧密围绕国家质检总局2010年‘提升质量安全’的工作主线,全方位考察考生的政策理论、文字综合和对检验检疫工作的总体把握水平,考得十分到位”,石勇提到。
由于笔试题目与实际业务密切相关,考生们直到中午吃饭时仍在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考生说,根据情景试题内容,他在考试情况问卷的建议栏中填写了“建议总局加强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创造更多培训机会,力争使基层干部在岗位上提高履职水平和履新能力”的建议。还有一位考生在考试结束后第二天的处室内部工作会议上就“考以致用”,将“层级管理”的理念向属下灌输,此次竞争选拔笔试对于考生执政能力、业务知识、管理水平的锻炼和提高意义已经开始显现。
“零差错”体现细节完美
1月12日早晨8时40分,全程保密押送的76份试卷及中组部考试情况问卷安全送到大连考点的考场内,至此,前来巡考的国家质检总局人事司工作人员才稍稍松了口气。
2009年全国质检系统十大新闻之一就是此次总局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竞争选拔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党组书记王勇曾多次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对竞争选拔工作的细节一定要反复推敲,确保不出差错。
为此,国家质检总局人事司对考试工作提出了“零差错”的要求。“从北京出发之前,我们针对‘因天气、航班等因素巡考人员和考生不能正点到位’、‘存放考卷的保密柜打不开’、‘送达考场的考卷有误’等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制定了预案,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到大连考点巡考的国家质检总局人事司工作人员透露。
力争细节完美,对6个考点的考务准备工作也提出了特殊考验。
在大连考点,早在考生们报到之前,由辽宁局局长、党组书记周建安亲自担任组长、其他局领导担任副组长的笔试考务工作领导小组就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各项考务工作,而考务工作办公室下设的考务协调、试卷保管、安全保卫、后勤保障、医疗、宣传六个小组也已经反复进行演练。
于是,从1月11日报到至12日笔试结束,展现在东北三省和山东省76名考生面前的是一幅组织有序、细节完善的考务组织场景。考生们一致评价,辽宁局的考务组织工作令人刮目相看,从安排考生单人房间住宿、准备考试用具、考虑考生饮食习惯等多方面细节充分体现出对考生的人性化关怀,也给考生正常发挥能力和水平创造了最优质的外部条件。
“宣传力度空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各方面考务人员职责清晰,很清楚自己该做哪些工作,互相衔接也很顺畅;另一个方面是从笔试动员会开始全程跟踪拍摄,体现了考试的公开透明,同时也淡化了辽宁局的‘主场优势’,这些是值得我们回去后总结的经验”,国家质检总局人事司大连考点巡考人员这样评价辽宁局的考务组织工作。
外聘“考官”的第三方视角
在大连考点的考务人员中,五名没有穿制服的“考官”十分抢眼。原来,为了确保考试过程公开、公正、公平,辽宁局竞争选拔笔试大连考点考务工作领导小组主动与大连市委组织部和大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系,外聘5名有多年主持公务员竞争上岗、职业资格及专业技术资格等考试经验的同志担任笔试的主考和监考人员。
“来监考之前,辽宁局还对我们进行了专门培训,这在我们过去的监考历程中是不多见的”,来自大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才服务中心的主监考说。她总结了这次笔试的两大特点:对考生的人性化管理和考务组织工作及考试流程设计的周密严谨。
“这次考试向质检系统每名基层公务员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你也会有机会’,在我看来,这种导向作用应当是国家质检总局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更深层次意义”,来自大连市委组织部的主考人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这位主考人员的观点与国家质检总局人事司副司长田世宏在大连笔试考点考前动员会上的讲话十分契合。田世宏副司长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国家质检总局党组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精神,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制公信度,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进一步加大了竞争上岗工作力度。他希望考生们在积极参与和支持这项活动的同时,对竞争选拔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盼望着更多的考生“感言”。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国家质检总局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竞争选拔直属检验检疫局副厅级领导干部工作正在顺利推进,而一场人事制度的深层次变革已经在质检系统基层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其示范意义日趋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