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闪亮登场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支撑,是赢得未来竞争的必然选择。

  我国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战略方针,在许多重要科研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月11日,鼓励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奖项闪亮登场。

  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成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次大检阅,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推动我国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获奖成果大部分是应用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围绕重点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和重点、难点问题,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浙江省创下历史纪录

记者 齐艳丽 曹吉根

  在日前召开的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浙江省成为大赢家,共摘得36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这是继该省2007年捧回29项、2008年捧回25项该奖之后,连续第三年大丰收。据悉,该省此次获奖数量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该省企业创新意识和水平正逐年提升。

  在浙江省此次获得的36项国家科技奖项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9项。这些获奖项目以浙江为主完成(即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达到19项,数量为历年最高,占了全部获奖项目的一半多。此外,浙江省获得的技术发明奖数量也居全国前列,在获得的7项技术发明二等奖中,以浙江为主完成的就有6项,占到了2009年度全国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总数(39项)的1/6。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步伐,加快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重点扶持一批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公共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进一批大院名校大企业共建创新载体,提升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区(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实施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重大科技专项,推广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和共性技术,这一套“创新组合拳”的推广实施,不仅让浙江省的科技创新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09年国家六部委将该省确定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首个试点省份;同时还为广大的浙江企业自主创新、提高内在核心竞争力注入了源源动力。

  在浙江土生土长的吉利公司,在2009年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上演了一幕海外收购的重头戏,它将迎娶有着高贵血统的福特沃尔沃。为什么吉利敢收购体量比自身大很多的沃尔沃?也许在日前揭晓的国家科技奖中能找出答案之一。

  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自2008年启动,并独立完成的“吉利战略转型的技术体系创新工程建设”项目,荣登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企业自主创新工程项目)榜单,这是浙江省第一个拿到该奖项的民企,也是民族汽车行业里的第一个。吉利集团技术部部长付军表示,这是国家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度肯定,是对企业创新行为的最高褒奖。

  浙江省相关负责人表示,在2009年度的国家科技大奖中,浙江共有23家企业参与了16项获奖项目的研究开发,表明近年来浙江企业创新的主动性和创新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逐步确立。

  与此同时,该省企业不断加强与全国各大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联系,产学研合作成果丰硕。其中浙江中控公司、杭州国芯公司、聚光科技公司、德力西电器公司、华莹电子公司、镇海炼化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通过与国内有关科研单位的深入合作,取得了明显的创新绩效,其之间的合作项目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

  此外,企业围绕该省重点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和重点、难点等问题展开的应用研究与产业化项目,也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宁波大学、清华大学和波导股份公司、奥克斯集团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无线多媒体通信传输与终端系统关键技术的创新及应用”项目,目前部分科研成果已经应用到产业化生产中。

  浙江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仍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后劲。该省力争到2010年,全省全社会科技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l.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5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左右;到2020年,全社会科技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基本建成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公众科学素质居于全国前列的科技强省。

辽宁省项目应用广泛

记者 杨荣坚

  在2009年国家科技奖大榜单上,辽宁省排位显赫,共有19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奖,在289个通用项目中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2009年度由辽宁省所在单位为主和参与完成的国家科技奖通用项目19项,突出特点是装备制造和原材料领域获奖项目较多。属于装备制造和原材料领域的项目有12项,占63%。其中装备制造领域8项,占获奖数的42%,这充分反映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仍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原材料领域4项,主要集中在钢铁冶金领域,说明该省钢铁冶金方面的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产学研合作研究开发项目获奖比重大,应用领域广。19个获奖项目中,有14项是产学研合作开发完成的项目,占获奖数的74%,涉及农业、能源、装备制造、冶金、信息自动化等领域。特别是一批省外、国外的成果已成功在辽宁省转化实施,如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完成的“高性能造船用钢制造技术创新与集成”、鞍山华泰干熄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的“干熄焦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一条龙’开发和应用”等项目均已在该省成功实施。

  获奖项目均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奖项目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科学水平,而且通过产学研合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都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推广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北方粳型优质超级稻新品种培育与示范推广”项目,已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大面积推广。“干熄焦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一条龙’开发和应用”项目,已实现产值数十亿元,并替代了进口。沈变公司参与完成的“超高压直流输电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开发及产业化”、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客运专线钢轨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等项目在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促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特别是大连市共获四项国家科技奖,其中包括一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一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大连理工大学程春田教授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复杂防洪调度系统的多目标决策及径流预报理论”荣获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该项目成果首次将集群并行计算技术应用于概念水文预报模型参数自动率定,扩大了参数寻优范围和提高了模型参数率定效率和精度,较好地解决了水文模型参数率定过程中参数收敛于局部极值问题,被国际同行评述为是多准则方法在场次洪水参数率定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直觉模糊相似度与模式识别方法被国外学者称之为“登峰——春田相似度”,被评述“为直觉模糊集应用于模式识别问题铺平了道路”,相关成果被国内外学者应用于高维数据压缩、集成电路故障诊断和群决策过程等领域。根据这一成果开发的分布式水库洪水调度决策支持系统,被国际著名学者评述为“其研究工作标志着在洪水预报集成、资料共享、相互协作支持等方面取得了进步”。

安徽省实现一项突破

记者  李辉 郭明

  1月11日,在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谷超豪荣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安徽省又有12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其中1项科技成果首次获得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二等奖,实现了安徽省在这一奖项上零的突破。

  在这次国家科技授奖的项目中,由在皖单位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7项,其中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安徽省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4项,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近年来,通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安徽省涌现出一批自主创新行业和企业亮点。不仅仅体现在奇瑞、江淮、科大讯飞等企业自主创新上的丰硕成果,随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迅速增长,安徽模式也迅速凸显。目前,安徽省工业企业出现了“五个60%以上的态势”,即65%的科技机构设在企业,67%的科技活动人员集中在企业,68%的研发经费源于企业,84%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为主体承担,73%的省级科技成果出自企业。这标志着安徽省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已逐步形成。

  安徽省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喜获丰收,反映了安徽省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12个获奖项目技术水平高,成果推广应用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一是在基础研究方面。中国科技大学完成的“过渡族金属氧(硫)化物的电磁行为研究”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显示出安徽省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继续在全国保持明显优势。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芜湖市科华新型材料应用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有机化无机颗粒改性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反映了安徽省一大批中小型创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已进一步提升。三是国际科技合作取得显著成效。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完成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获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二等奖。这些都为提升安徽省整体科技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解决重大民生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调整、创新、吸收,在自主创新中加速科学发展!”安徽已经把这个观念的布局变成了生动的实践。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1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