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厦门检验检疫局分别与漳州、厦门两市政府共同建立的“平和蜜柚”、“漳州麻笋”、“翔安胡萝卜”3个出口农产品示范区,实现了“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质量无公害、出口无障碍”,打破检验检疫唱独角戏的单一格局,解决了农业化学品使用混乱问题。
据统计,2009年漳州出口麻笋罐头92批抽检及15批质量普查中,未发现不合格情况,麻笋原料价格每公斤提高了0.3元,笋农全年增收约4500万元;厦门翔安胡萝卜受检样品的药残阳性率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52.9%,出口4341.6吨,同比增长328.6%,平均每亩销售价12000元以上,农户年均增收7000元。
创新联动机制。厦门局促成厦门市与国家质检总局签订特别会议纪要、漳州市与厦门局签订合作备忘录。明确由政府负责总体规划宣传,农业部门负责整顿农资市场、实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技术培训,检验检疫部门负责通报国外技术动态、发布最新预警信息,进行总体质量指导,出口企业和农户具体落实种植、加工质量管理,行业协会负责总体协调。
创新农业化学品投入管理机制。厦门局对农业化学投入品实行登记备案准入制度,严管重罚,净化农资市场。建立药残防控专家组,开展用药风险评估,严把用药审核关,统一投入品管理,统一配备技术人员,统一对农户进行专业培训,统一药肥水使用,统一防治病虫害。
创新行业协会协调机制。漳州罐头食品商会及时向企业通报基地建设、检验检疫部门提供的药残检测信息和国外客户的反馈意见,以基地备案主体出具“原料供货证明”和产量核销。翔安区蔬菜协会推动26家出口加工企业与20个胡萝卜种植村形成新型“合作社”区域化基地,协会向基地村派出500余名植保员,督察“原料产地证明”的有效性。
创新监测抽查机制。在平和蜜柚示范区建立1个病虫害监测网络、两个示范片,在翔安胡萝卜示范区组建区域化种植基地监督检查队伍,实现对种植期间用药等问题早发现,早预警。与农林部门联合举办400多期出口蜜柚、出口麻笋和出口胡萝卜基地区域化管理技术培训班,印制1万多份安全种植管理宣传手册并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