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扑救高层建筑大火过程中,消防部门动用了最先进的98米云梯车,但水枪还是难以到达着火楼顶。”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副所长薛林副研究员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消防救援能力与高层建筑发展失衡。他提出,应加强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新装备开发与新技术研究,以防止出现“有灾救不了”的局面。
随着我国城市高层建筑迅速增多,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火灾逐渐呈上升趋势。以上海为例,2004年高层建筑发生火灾239起,与2003年同期相比上升了50.3%,直接财产损失上升45.9%,这些对防灾装备和救援能力带来新挑战。薛林说,即使是装备配备在全国位居前列的北京市消防总队,目前也没有消防侦察机器人或者其他辅助性侦查或搜救装置,而这些装备在国外已有应用。
高层建筑火灾中消防救援人员个人安全是一个重要问题。例如在超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过程中,现有空气呼吸器在加足气体情况下,理论计算使用时间为56分钟,实际使用时间不会超过45分钟。对于高层建筑火灾,扣除上下楼时间,实际能够用于火场作战供气时间可能不到10分钟。薛林提出,目前应尽快开展长时效空气呼吸器的开发与有效性研究。同时,消防员空气呼吸器安全报警与无线呼救技术研究,及消防员火场呼救定位装置研发也迫在眉睫。
除侦察与搜救装备应更加人性化以外,一些常规的灭火技术和装备,相比高层建筑的个头,也显得力不从心。针对高层建筑火灾防控技术发展现状,薛林建议,优先开展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利用电梯疏散逃生技术研究,以及火场排烟装备与应用技术、火灾外部进攻登高设备、火场供水技术和超高层建筑灭火技术的综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