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经验交流选登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现场  记者 李长春 摄


创建电子通道 提高通关效率

深圳检验检疫局

  深圳是一个外向型的口岸城市,出口贸易额已连续17年稳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拥有海陆空等一类口岸17个,其中陆路货运口岸4个,分别为文锦渡口岸、沙头角口岸、皇岗口岸和深圳湾口岸。每年经深圳陆路口岸出入境的车辆多达1500万辆次,占全国陆路口岸的75%,加之毗邻香港的特殊地理位置,深圳口岸的通关效率、把关能力备受关注。

  一、深圳陆路口岸迫切需要电子化监管

  1995年,深圳作为全国唯一的试点城市,对口岸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深圳原卫检局和动植检局从口岸通道撤出,并在之后不久工作间也被拆除,工作较为被动。对出入境车辆、司机、货物主要通过司机填写“出入境车辆检验检疫监管簿”(以下简称“监管簿”),申报车辆过境信息和车载货物,事后审核比对“监管簿”记录的管理模式。以“监管簿”为依托的管理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弊端也十分明显。一是依靠“监管簿”的监管模式,既不能实现自主把关,又难以确保申报信息的真实、准确;二是“监管薄”比对信息来源单一,效果十分有限;三是依靠人工比对的管理方式比较落后,费时费力、效率低;四是“监管簿”的填写原始、繁琐,容易因漏填、错填引发行政处罚,有时还会因此产生与执法对象的摩擦与矛盾。陆路口岸检验检疫通关管理模式与通关效率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改革管理模式、实施电子化监管迫在眉睫。

  二、依托现代科技创建电子通道

  为化解矛盾,深圳检验检疫局运用先进技术,不断探索和实践陆路口岸电子化监管模式,历经3年,于2008年底成功建立了陆路口岸电子通道,形成了一套自主把关、有效监管的电子化监管体系,实现了对出入境车辆、司机、货物的电子化通道管理。

  电子通道是指通过安装在陆路口岸车辆进出区域的无线射频基站,布下一张覆盖整个口岸的电子“天网”。在出入境车辆上安装车载卡,当车辆行驶至口岸监管区时,系统对车辆进行准确识别与控制,形成一道密而不漏的监管通道。电子通道系统具有明显而独特的创新性和优越性:一是远距离读取。国内运用的射频技术识别范围一般都在100米以内,而由于检验检疫在出入境通道已没有工作间,要解决深圳陆路口岸对车辆的监管难题,识别距离必须达到约300米。经反复试验与论证,不断创新与优化,目前系统已实现300米远距离识别,这是先进的通信识别技术在口岸最复杂的交通环境下的重大实践,是对出入境车辆进行识别和判断的一次创新运用,也是在全国首次运用。二是高精确识别率。高识别率是电子通道系统的生命力。为此,深圳局创造性地采用了8项新技术,实现了对车辆的准确识别。2009年,系统共采集了全深圳陆路口岸出入境车辆800万辆次通关数据,电子卡识别率高达99.6%,有效地满足了业务需求。三是车辆密集状态下的高读取率。系统可同时读取300张以上电子卡,能有效应对深圳陆路口岸较多车辆集中过关甚至拥堵等各类复杂情况。四是全天候运行。系统可24小时全天候不停息运作,能在各种台风、雷电、暴雨等恶劣的气候和环境下正常工作。五是智能化提示。车载卡具有4种语音和3种灯光提示功能,能准确发出检验检疫指令和发布预警信息,从而实时对出入境司机进行指引,方便他们办理检验检疫业务。

  三、实施电子通道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深圳局已全面启用电子通道,对出入境车辆实施了电子化监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给深圳陆路口岸检验检疫业务运作模式带来了深刻影响和重大变革。

  一是实现了出入境车辆电子化通关。

  电子通道的应用,实现了对出入境车辆的实时识别和控制,为陆路口岸转变车辆监管模式,提升车辆监管能力奠定了基础。目前,深圳地区已安装车载卡的有36591辆,深圳口岸出入境车辆全面实现了电子化通关,无须填“监管簿”、自动扣费、轻松过关,深受广大出入境司机的好评,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二是实现了出入境货物电子化监管。

  企业通过电子通道系统管理平台提前申报进出口货物信息,车辆出入境时,由运输企业捆绑车牌号码和货物申报信息,当出入境车辆到达口岸现场时,检验检疫现场电脑终端就即时显示“司机的姓名、车牌号码、货主企业、承载货物的清单、是否目录内商品、是否疫区来货、是否有木质包装、是否需要实施检验检疫”等各种信息;与此同时,司机可及时收到车载卡发出的现场查验、除害处理、调离通关、直接放行等通关指引;此外,系统平台还可对进出境货物检验检疫的落实情况实施有效监控,达到了以卡管车、以车管货的目的,实现了对进出境车辆及其承载货物的实时全面监管,扭转了对进出境货物监管的被动局面,真正提高了口岸检验检疫自主把关的能力,提升了执法把关的形象和地位。

  三是方便了司机和企业,提高了通关效率。

  实现了车辆电子化申报。取消了纸质“监管簿”,司机不再逐次填写“监管簿”,简化了手续。节省了中介费用。车辆申报的电子化,有效减少了司机换领“监管簿”的次数,大大减少了中介代理换本的额外费用,据测算,每年可为管理对象节省中介费约2000万元。实现了便利缴费。通过网络、手机等方式预存检验检疫费用,过境时实时扣缴规费,缴费方式极为便利。完善健康证管理。通过管理平台与司机健康证管理系统的互联,实现了驾驶员健康证信息的自动比对和实时监控,管理更加严密、有效。减少了行政处罚。有效避免了逃漏检行为,违法案件、行政处罚数量也大幅下降。方便了进出口企业办理检验检疫业务。“提前申报、电子申报、电子审单、电子缴费、电子导引、通关单联网核查、电子通道核放”,逐步实现全天候报检、全天候通关,使检验检疫工作更为便捷和有效,进一步改善了口岸通关环境,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

  四是创新稽查手段,防止不廉洁行为。

  电子通道不仅实现了电子化监管,更创新了稽查手段,实现了有效稽查布控。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车辆实施布控,高风险车辆主动稽查,增强了稽查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利用手持式稽查仪、流动稽查车等现代化稽查工具,工作人员能在口岸现场准确及时地发现存在违法记录、不如实申报、未落实检验检疫等违规情况,对企业和承运人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同时,电子通道管理减少了中间环节,避免了执法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有效防止了有可能产生的不廉洁行为。

  五是为建立检验检疫电子口岸和自主把关体系奠定基础。

  电子通道的建立,实现了对陆路口岸进出境车辆和货物有效监管,在陆路口岸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电子闸口”。它将和海港、空港、铁路等口岸的“闸口”一样,承载检验检疫在陆路口岸自主把关验放的功能。此举将为建立检验检疫电子监管平台(或称电子口岸),全面形成自主把关体系奠定良好基础。该监管平台不仅可实时监管深圳地区进出境货物、交通运输工具情况,还可为珠三角乃至全国各直属局提供货物和交通运输工具进出境监管相关信息服务,让内地局可及时掌握辖区企业进出口信息、落实检验检疫情况,同时还能对每批进出口货物进行口岸溯源和核查,增强了执法的有效性。以此为基础,还可进一步建立覆盖全国的检验检疫电子口岸,形成检验检疫系统的自主把关体系。通过电子口岸平台的运作,可更好地完善全国一体化运作网络,以利于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各口岸的有效监管。

  面对复杂繁重的检验检疫任务,深圳局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积极推进深圳口岸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的改革,达到了服务对象满意、地方政府满意的多赢效果。国家质检总局领导、各相关司室领导都对深圳局电子通道建设以及整体检验检疫工作相当关注,并给予了很多具体指导和关心。今后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正确领导下,深圳局将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向兄弟局学习,为实现检验检疫事业的大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全力打造服务海西发展的“铁军”队伍

福建检验检疫局

  福建是外经贸大省和生态大省,地处对台工作最前沿。由于福建对台的特殊地位和经济外向度较高,福建检验检疫局职责和地位更显突出,呈现四个鲜明特点:一是全省海岸线长,点多面广,口岸把关责任重、压力大;二是出口食品农产品比重大,维护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重、压力大;三是涉台检验检疫工作敏感,服务国家统一大局责任重、压力大;四是福建全省上下加快发展的心情十分迫切,对检验检疫部门工作要求高,促发展的责任重、压力大。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责任和压力,2009年福建局深切地认识到,要想抢抓机遇,解决矛盾,在强大压力下和诸多困难面前加快发展,必须下大气力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作出“五项承诺”,提升班子感召力。新班子一到位就结合班子和队伍现状,向全局干部职工郑重作出“五项承诺”:一是坚持原则、公道正派;二是维护团结、促进和谐;三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四是开拓创新、继承发展;五是遵纪守规、廉洁自律。党组自我加压,敢亮标杆,在全局系统引起强烈反响,干部职工评论说:“局领导有勇气,我们很服气,工作一定有锐气,事业一定有朝气”。在党组带领下,各级班子都自觉履行五项承诺,严格要求,努力实践。形成了干事兴业、积极向上的正确导向,干部职工对班子的信任度更高了,班子的感召力明显提升。

  落实“五点共识”,增强班子凝聚力。加强自身工作机制建设和能力建设、增强班子凝聚力,是福建局班子建设的另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局党组及时达成“五点共识”并向全局倡导:一是目标定位要高;二是研究工作要深;三是沟通工作要勤;四是落实力度要大;五是廉政建设要严。为认真抓好落实,围绕全局“单项争第一,综合创一流”的大目标,每位成员都提出自己分管工作的具体目标,放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比较;针对每一阶段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讨论量化;利用每周例会和每月例会,集中分析查找完善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问题;要求党组成员少说多做,真抓实干,每一个专题会、每一次基层调研、每一个工作日都能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要求班子成员在廉政方面做到零投诉,让群众心服口服。

  高标准,严要求,勤考核,提高队伍执行力。一是高标准定位,明确“抓质量保安全、抓服务促发展、抓建设增实力、抓管理振精神”的工作思路,在全局唱响“单项争第一、综合创一流、努力打造口岸业务强局和服务海西示范局”的工作目标,把“保安全、促发展、抓建设”的工作要求分解到系统上下和各个工作环节中去。二是从严治局。把保安全放在首位,坚决确保工作质量安全、生产安全、财务安全和廉政安全,坚决杜绝工作质量事故;对基层特别是执法服务对象反映的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必须在第一时间调查核实并及时处理;对问题整改不到位的不留情面地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完成。三是下气力推进“三位一体”综合行政管理。科学量化工作标准,突出抓两头,即对发生事故的坚决实施一票否决,对做出突出成绩的一定要当先进。下决心排除干扰,利用好考核结果。积极探讨并实施对班子和班子成员的考核,每半年和年底分两次对班子成员“五项承诺”和“五点共识”履行情况进行评议,结合年度综合考核提出考核意见。全局上下抓工作落实的力度更大了,执行力明显提升。

  抓团结、鼓士气,增强队伍向心力。突出团结主题,推进和谐团队建设。党组以身作则讲团结,讲和谐,引导广大干部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过去,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名利,强调维护垂直管理体制,确保政令畅通与队伍和谐;切实关心基层一线困难,为一线干部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班子与分支机构、机关处室一对一“会诊”座谈听取困难和反映,能解决的立即解决,当场不能解决的深入研究、督察督办。推进国检文化建设,增强福建国检大家庭的向心力。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建、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构建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国检文化体系,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职业观,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全局上下团结和谐的氛围更浓了,队伍向心力明显增强。

  通过“四力合一”的措施,福建局工作发生一定变化,成效集中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保安全、促发展、抓建设”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保安全方面,比较敏感的食品安全和口岸疫情把关工作安全有效,输日烤鳗连续20多个月顺利通关,出口逆市增长;科学妥善处置了马尾口岸入境船舶鼠疫阳性事件,为当时两岸“大三通”提供保障;疫情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质截获率均位居全国前列;甲型H1N1流感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福建省委省政府评价为“有序、有力、有效、功不可没”。在促发展方面,及时出台“帮扶企业16项措施”,围绕“降、快、促、先、优”,及时化解企业反映的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最大限度帮促企业应对危机,实现发展,政府满意,企业赞誉。2009年福建省进出口增幅在全国外经贸十大省市中位列第一,刚结束的福建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外经贸工作会议都充分肯定福建局的积极贡献。在抓建设方面,事关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和技术实力得到一定提升,部分重点项目建设已经启动,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基础正在夯实。二是在地方的形象地位进一步提升,工作合力明显增强。福建局高度重视做好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协调工作,平时多联系、多沟通、多请示,重大敏感工作早汇报、早通气、早协调,关键时刻挑重担、冲在前、作贡献,以“有为”求“有位”,得到了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去年有7位省委常委听取了福建局工作汇报,肯定性批示80多次;一年中地方政府为福建局解决防控资金、基建资金、仪器设备等经费达15笔(项)、5100万元。在年度全省执法单位行评中,福建局名列全省第二,多数分支机构免评或进入前三分之一行列。三是班子和队伍精神面貌与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测评中,福建局党组的群众满意率和企业满意率达到两个100%,名列全省第一。党组的形象和权威提高了,“争第一、创一流”的工作要求更加深入人心,干部职工在现实中看变化、在发展中看前景,对工作和未来充满信心,形成了持续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提升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上海检验检疫局

  上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2008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5.81亿吨,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2800万标箱,连续两年保持世界第二;口岸进出口货物7950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三检合一”以来,上海检验检疫局人均业务量是过去的4~6倍。在新的形势下,上海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力服务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目标,牢牢把握“低成本、高效率、便利化”这条改革创新的总原则,深刻理解“提升质检水平、服务科学发展”的工作理念与“建立大质检文化和大质量工作机制”的发展战略,不断转变观念和思路,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科学性和实效性相结合,逐步创新机制和模式,着力提升工作的有效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推进业务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努力提高工作的科学性。目前,上海局已经开发使用78个业务应用软件和24个业务辅助软件,建立起支撑检验检疫业务的信息化发展平台。近年来,上海局全面推进电子视频监控,已在135家出口生产企业、口岸港区查验点和监管仓库安装了540个“全球眼”摄像头,从而使检验检疫部门对监管目标实现了24小时实时、不间断监控,获取第一手监控资料。全面推进入境货物全申报系统,率先实施空港进境物流监控系统,有122家空运监管仓库、556家货代或货主使用空港版系统发送全申报数据,每日申报数据量为21000票,口岸通关效率提高约60%。自主研发入境集装箱查验电子监管系统和网上预约报检、预约查验系统,率先实施进出口货物直通放行,给予上海地区367家符合条件的企业以直通放行资格,对符合条件的415家外地企业在上海口岸实行直通放行模式,集装箱滞港时间平均减少了1~2天。以苏州工业园区的15家直通放行企业为例,每年可直接节省口岸通关成本1500万元。上海局还利用上海电子口岸公共数据资源,研发了“公共数据自动导出”功能模块,初步实现对进出口货物数据“跨平台交换”的申报模式,解决了长期以来检验检疫在“跨平台申报数据交换”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实现了“7×24小时”全天候自动申报,也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特殊监管区企业货物入境申报的问题。检验检疫信息化运行新模式与口岸其他监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协同配合,共同助推了上海快件业做大、做强,信息化对快件行业利润增长贡献率达到5%,2009年上海快件行业为此实现利润增加值约1900万元。目前,检验检疫快件监控系统已在部分航空口岸推广使用。

  以建设全国检验检疫改革创新区为载体,突出诚信管理和风险管理,努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一是全力参与国家质检总局《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的制订工作,建立并实施基于产品风险、企业诚信、企业产品质量保证能力相结合的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制度,有效践行了“检验与监管有机结合,突出监管职能,把检验作为监管有效性的验证手段”的管理新思路。目前,已有3394家企业纳入了上海局出口工业品分类管理体系,其中免验企业7家、一类企业149家、二类企业1301家、三类企业1939家。进入分类目录的企业,其出口工业品享受从免验到不同比例抽验的优惠措施,大大提升了这些企业出口通关的便利度和时效性。二是在科学研究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15个关于世博检验检疫工作的制度性文件和工作预案,提升世博服务水平,增强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处置能力,全面参与世博、服务世博。三是面向特大型企业,推行“一企一策”的个性化、精细化服务措施,切实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深入800家企业,面对面听取企业的困难和建议;与宝钢、振华港机等100家大型企业建立检企合作机制;对进口的资源类产品、技术改造设备、产业升级项目等物资,一律做到“随到随报、随报随检、随检随放”。对其他实施检验、检测的产品,在原有基础上将工作流程缩短20%。四是推进“一次审批、多次放行、抽查监管”的CCC认证免办审批程序,有效地扶持了上海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和维修中心。到目前为止,共有6367批进口产品享受优惠措施,产生了明显的综合效益。企业物流效率显著提高,进口产品通关时间减少1~2天;经营成本明显降低,每年为企业节约直接成本200万元。2009年起,上海局还试点实施了CCC口岸执法全过程监管体系,使CCC口岸监管工作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和全程化。五是在“风险可控、可测、可承受”的前提下,在张江生物医药园区率先启动“事前备案、分类管理、优化审批、强化监管、确保安全”的检验检疫新模式,促进了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和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的发展。六是聚焦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跨国采购中心产地检验与集中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创新,推动了浦东新区现代物流发展。七是开展信息产业全球维修业务新监管模式试点,推动了浦东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维修中心发展。八是创新进境分拨货物木质包装查验模式,探索集装箱进口大宗资源类商品监管新模式,试行进口汽车“零等待放行”模式,推进了上海“三港三区”联动发展。

  坚持重点把关与整体服务相结合,加强和完善对重要敏感商品的监管,努力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发战略性商品的检验检测新技术,积极服务国家外交、外贸和经济工作大局。油菜茎基溃疡病对油菜而言是一种致命的检疫性疫病。专家预测,该疫情如果传入并流行,仅长江流域每年油菜子损失就会超过200万吨,经济损失将超过120亿元人民币。面对相关检测技术的空白,上海局主动请缨,在较短的时间内研究、建立了检测鉴定方法,并率先从国外进境的两批油菜子样品中成功检测出该病菌,国家质检总局据此向外方通报,确保了国门安全。二是主动作为,推动上海亚洲舞毒蛾非疫区建设,初步探索建立起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外来有害生物监测体系,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是加强口岸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细化预案、开展演练,完善口岸防范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和应对能力。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中,上海局坚决贯彻国家质检总局部署要求,在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援下,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技术防控、联防联控、人性化防控,圆满地完成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阶段性任务,从2009年4月25日至7月31日,上海局转送的确诊病例占上海全市确诊病例总数的61.5%,高于全系统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1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