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的这一目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比发达国家普遍20%左右的减排目标,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在完成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的同时,兑现温室气体减排承诺,其压力和难度可想而知。对此,国家发改委表示,要在提高经济质量上下工夫,不重复发达国家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方式,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的新路。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石油和化学工业在我国完成好节能减排目标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千家重点耗能企业中,石油和化工企业有340家,占1/3;在环保部公布的废气、废水污染源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中,石油和化工企业分别有482家和803家,占13.4%和25.8%。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碳减排任务由此可见一斑。
迎接挑战 减排任务艰巨
目前,我国已经有十余种主要石油化工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石油化工大国。全行业有不同规模和所有制企业10万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两万多家,20余种主要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石油是世界第两大消费国、第三大进口国、第五大生产国;化肥、合成氨、磷肥、硫酸、电石、染料、合成树脂及共聚物、胶鞋等产量以及合成纤维生产能力、聚丙烯和合成橡胶消费量居世界第一位;农药、烧碱、轮胎等产量以及炼油能力居世界第二位;乙烯、涂料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三位;合成橡胶生产能力居世界第四位。
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全国化工节能减排中心秘书长王武告诉记者,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三位,但96%是中小企业,工艺技术相对落后,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低附加值的产品占了绝大多数,尽管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难度很大。加上环保的历史欠账较多,染料、颜料、农药等生产过程排放的许多污染物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治理办法,行业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
王武表示,当前石油和化工行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产能增长过快,抑制难度大;节能减排的基础工作严重滞后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推广力度不够。为实现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目标,必须大力加强和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努力攻克一批节能减排新技术,为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不断提供技术支撑;还要在重点行业建立一批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形成工业示范,带动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以及大面积推广一批先进、成熟的节能减排新技术,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在节能减排攻坚中,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绝大部分重点耗能产品能源消耗呈逐年下降趋势,比如,原油加工每吨产品消耗标煤2007年比上年下降了2.3%,2008年下降1.9%;乙烯吨产品消耗分别下降了1.1%和2.2%;合成氨分别下降了4.1%和2.4%;烧碱分别下降了2.8%和4%;纯碱分别下降了1%和5%。同时,由于原料或工艺技术的改进,如采用离子膜法烧碱工艺、大型密闭式电石炉生产装置等,全行业主要耗能产品的能耗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抓住机遇 实现技术突破
王武认为,低碳经济的来临,对石化产业是挑战也是机遇。“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石化产业应该是低碳经济的践行者,绿色化工、循环经济还需要石化行业的发展,去解决石化领域的节能减排问题,甚至是其他行业的节能减排问题。”他说,“比如,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就可以物理利用和化学固定等,我国每年在4000万吨以上。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280亿吨/年,各种二氧化碳的资源化途径回收大约为2.5亿吨,不足排放量的1%,因此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封存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物理法和化学法都离不开石化产业的技术支撑。所以石油和化工领域在低碳经济一定大有可为!”
王武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在石化行业已经有多项技术取得了突破,包括干法乙炔技术,大型密闭式电石炉、中空电极和炉气综合利用技术,黄磷电除尘技术和尾气综合利用技术,铬盐无钙焙烧技术,氮肥生产污水零排放技术和氮肥节能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突破,为我国石化产业最终节能减排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事实上,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出更多的贡献,我国化工行业拥有潜力。比如,目前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一些新化工工艺正在加快发展之中,合成氨等装置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生产尿素、水杨酸、甲醇、清洁燃料等产品。同时,许多化工企业正在开发新的技术和系统,用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封存二氧化碳。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表示,在国家公布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的量化目标后,化工领域中的电石、电解和烧碱等高耗能部门首先会受到影响。这将抬高这些产业的进入门槛,促使企业加强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而推动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力量来自多方面,例如,在煤化工领域,油价的下滑意味着煤价相对油价成本比较优势的减少,这将激励煤化工企业进行进一步的技术创新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以甲醇和二甲醚为代表的煤化工产品在近期始终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企业如何提升下游产业,如替代能源应用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消化甲醇等产品的过剩产能同样将决定企业竞争能力的高低。
专家指出,我国未来的行业节能减排政策将进一步严格,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项目将彻底失去立足之地。因此,对于节能减排压力依旧巨大的石油和化工行业来说,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优化工艺、淘汰落后、延伸产业链,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并积极探索二氧化碳的利用途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