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年来,四川省质监局在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全省经济“止滑提速、爬坡上行、加快发展”的基调,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主题,依靠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扎实开展了“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狠抓了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全面提升产品产业竞争力,奋力推动“两个加快”战略,有力有效地服务了灾后恢复重建和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动摇,坚持促进民生幸福不改变”,2009年,四川质监以“12583”的工作思路,“持续、深化、创新、抓实、做亮”的工作要求,取得显著成效:9位省领导34次对质量工作作出了肯定性批示;160多名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对基层质监工作给予表扬;全省系统共收到企业和群众锦旗478面……
2009年的四川质监工作,用数字说话。
质量安全——
关注民生,维护群众利益
近年来,质量安全的警钟一次次敲响,质监部门随时处于风口浪尖。在四川,食品、特种设备和灾后重建建材质量紧贴民生福祉,直接关系稳定发展。2009年,四川质监将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如履薄冰的使命感、责任感,全力予以保障。
关键词:食品安全
重要数据:培训9000多人次、帮扶1053家、查处667起案件、抽查产品11038家14408批次、提升合格率5.4个百分点。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一直是四川质监工作的重心。2009年,四川质监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大整治,从食品生产源头入手,把好从企业到消费者的每一个关口,着力构建食品质量安全体系,织密保障老百姓食品安全的网。
一年来,四川质监努力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组建《食品安全法》特别宣讲团,共培训食品企业人员9000多人次;有效帮扶了1053家小作坊整合做大,督促7244家食品生产企业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质量档案,在全国率先探索了食品安全PR3G全过程动态监管系统;加强3971家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动态监管,查处违规添加行为667起;重点整治了741家企业、423个产品,抽查食品企业和小作坊11038家、产品14408个批次,抽查合格率达87.5%,比2008年提高5.4个百分点。
关键词:建材质量
重要数据:送两万册书上门、培训1.5万人、免费检测1000农户、产品合格率超过90%。
2009年是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之年,正当灾后重建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四川质监系统却听到了灾区群众反映的建材质量问题:烧结砖尺寸缩水、钢材硬度柔韧度不够……
“灾后重建的工程质量直接关系着广大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灾区的社会稳定,必须加强对重建建材质量的监管!”省质监局领导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烧结砖尺寸不对的问题,组织赶制“重建家园烧结普通砖标准检测尺”,免费发放给砖厂、灾区群众,有效防范了不合格烧结普通砖进入工地;开展送法下乡活动,组织建材、建筑等方面专家奔赴什邡、江油、广元等灾区开展灾后重建建材产品质量专题讲座,普及建材质量安全意识,增强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在绵阳、德阳和雅安市组织了建材质量进灾区讲座及监督抽查分析会,加大对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力度;及时编印《灾后重建建材产品质量使用手册》,赠送到当地政府、企业和群众手中,受到好评。
据了解,一年来,四川质监积极开展了建材产品大调研、大督察和“建材服务进企业、进灾区”、“清新居室灾区行”等系列活动;编发建材质量知识手册两万册,发放普通烧结砖标准检测尺两万把,举办建材质量知识培训班6期共1.5万人;筹资1100万元在北川、汶川等重灾区新建了6个精品建材检测实验室,开展一线检测和为1000户农户免费检测;严格实行了“月抽季报”制度;探索了机砖赋码质量溯源制度、缺陷建材召回制度和“十四字”建材监管模式;筹建了西博会建材特色馆。全年,全省主要建材质量抽查合格率达90%以上。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
重要数据:争创示范企业256家、抽查设备8.1万台、排查隐患181项。
伴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种设备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产生不可挽回的损失。2009年,为保证特种设备的长治久安,四川质监大力贯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加大基础工作力度,开展了特种设备“执法、治理、宣传教育”3项行动,加大了对非法生产、使用特种设备的打击力度,减少了安全隐患,事故绝对数量和事故率稳中有降。
一年来,在四川质监的努力下,全省共创建安全示范企业256家、安全社区156个,建立了以“七库一网”为主要内容的全省特种设备信息化监管系统;推行了电梯日常维护制度;完善了“质监强制检验、业主维护保养、维保公司资格准入”的电梯安全运行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在用地下储气井定期检验、井口装置改造试点并成功;组织开展了锅炉、起重机械、压力管道元件等专项整治,检查企业1856家、检验各类特种设备8.1万台、气瓶9.6万只,排查重大隐患181项;全省万台设备事故起数0.40起,低于总局规定的0.77起;万台设备死亡人数0.13人,低于总局规定的0.88人;实施锅炉节能 “四个五”工程;出台了《四川省锅炉图纸节能审查办法》,审查图纸350套,节约标准煤82万吨,做到了特种设备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质量整治——
打假治劣,加强有效监管
假冒伪劣产品的影响,小则产品不起作用,大则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如何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让广大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四川质监以质量整治为己任,开展多种活动切实打击造假贩假,同时加强有效的监管,逐步净化市场中的“空气”。
关键词:强化监管
重要数据:重点监管产品15类、抽查27家、1605个批次。
2009年,四川质监进一步加大了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力度。一年来,他们对灾后重建建材产品质量实行“月抽季报、当月公告”,落实“政府领导、质监、工商、建筑、交通、公安、村主任”联动,推行“宣传、进村、把关、入厂、承诺、严打、督查”14字监管模式,全省主要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0%以上;安排对建材、农资、服装等15类产品27家企业1605个批次的产品进行抽查;在绵阳、德阳和雅安市组织了建材质量进灾区讲座及监督抽查分析会,加大对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力度,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查处压力管道元件无证企业34家;开展了认证执法监管试点,对相关产品、认证企业、认证机构开展了执法检查;开展絮用纤维制品、御寒衣被、防流感口罩专项检查。
关键词:专项整治
重要数据:立案4612起、货值1.3亿元、集中整治家具企业4000多家。
针对监管可能会出现的薄弱环节,四川质监围绕保民生、灾后重建、藏区新生活行动、特种设备安全,联合公安、建设、农业、工商等部门,开展农资、食品、特种设备、下乡家电、甲型H1N1流感防控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严查小作坊、小钢厂、小水泥,严打“无证”生产,查获地条钢300余吨、查办假冒五粮液、假冒泸州老窖系列酒、劣质水泥等大要案件,将4名犯罪嫌疑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围绕米、面、油、奶、白酒等民生重点产品,开展“五不放过”专项整治和乳制品、食品添加剂、食品标识等专项检查,督促整改违规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5024家,换发证867张。同时,针对特色产品和民生产品的突出质量问题,从源头上打击造假贩假。四川质监组织开展了农资、白酒、肉类加工食品、乳制品、泡菜、建材、特种设备、下乡家电产品、民生计量、絮用纤维等专项执法行动,立案4612起,货值金额1.3亿元,捣毁窝点12个;整治规范了全省564条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线,集中整治了4000多个家具生产企业和200多家CNG充装站车用压缩天然气,有力打击了质量违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质量提升——
加强培训,促进质量提升
质量提升对于四川质监来说是一个大课题。2009年,对于这个课题的破题,他们决定从抓培训、促建设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对全省质监人员的培训,提升质监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促进质量标准化建设,构建质监工作开展的平台。
关键词:工作培训
重要数据:内部培训21个市州、外部培训6000多技术骨干。
民以食为天。四川局将质监工作人员的培训重点放在对食品质监工作人员的培训上。自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食品安全法》后,全省质监系统立即行动,省质监局于3月3日召开党组会,在深入学习、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做出了“三个到位”,即:方案制定到位、教学组织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的部署,在全省质监系统掀起了学习《食品安全法》的热潮。3月23日~4月3日,分川东、川西、川南、川北、成都5个片区对全省21个市州、164个县区648名食品生产监管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采取提问式的方法,现场解答食品监管中的疑点、难点,如食品添加剂、HACCP体系等问题,促进了全省系统监管人员对《食品安全法》的全面理解和掌握,提高了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他们还以推进3次产业标准升级为目标,开展标准进企业、进园区、进景区、进社区、进农村“五进”活动,培训企业标准技术骨干6000多人,有效提升了企业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主体意识。
关键词:标准化建设
重要数据:创建企业标准体系152个、农产品标准体系54个、新建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57个、采用国际标准170项、发布地方标准167项。
2009年是四川质监的“标准服务年”,通过建立局领导班子联系企业制度,省局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宜宾五粮液、德阳东方电气、成都彩虹集团等企业调研,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省、市、县质监局领导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帮助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有25个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60余家企业申报省政府质量管理奖,870余家企业申报四川名牌;帮助四川长虹公司完成PDP(等离子电视)与LCD(液晶电视)人眼疲劳对比研究,为我国第一条自主建设的等离子生产线顺利投产提供了技术支持,支持该公司与东芝、飞利浦、ST等国外著名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帮助中国南车集团资阳机车厂生产的“晨风牌机车”和“晨风牌发动机曲轴”争创四川名牌,为在亚洲、非洲、美洲10多个国家签单起到了有效的质量证明作用,成为越南最大的干线机车供应商、制造技术供应商,印度最大的机车曲轴供应商……
通过开展“标准服务年”活动,全省共建立企业标准体系152个、农产品标准体系54个,新建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57个、精品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5个,积极推进标准化技术创新,主导或参与制定修订国家标准126项、行业标准133项,采用国际标准认可170个,发布地方标准167项,新建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4个,四川省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总数达36个,居西部各省区之首,有效推动了产品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质量建设——
质量兴川,打造响当当的“四川造”
省委、省政府结合当前全省经济形势,确立了“质量兴川”发展战略。2009年,四川质监围绕“质量兴川”战略,把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与“质量兴川”相结合,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同时,“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与品牌建设相结合,提高“四川造”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质量兴川
重要数据:评定入围第二届省政府质量管理奖企业6家、新创四川名牌365个、表彰329家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推出首批四川服务名牌企业28个。
2009年,四川质监大力实施“质量兴省(市、县)”的工作,注重推动建立相关配套政策,尤其在投资、出口、消费3个环节,逐步建立完善与质量兴川配套的信贷、税收、土地等激励政策和监管考核办法,支持生产要素向质量信用企业流动,提高质量在经济工作中的话语权,切实把“四川造”打造成质量可靠、信誉良好、消费者认同的品牌,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促进全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四川省政府质量管理奖”的评定工作,6家企业入围表彰候选单位,365个产品列入了第九届四川名牌新上产品名单,是名牌工作开展以来新上企业和新上产品最多的一届,329家企业荣获“2009年四川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荣誉称号,推出28个首批四川服务名牌企业,努力提升“四川造”产品的社会形象,拓展市场占有率。
关键词:技术机构
重要数据:完成境外检测业务两次、建立质检中心20个。
2009年,四川质监积极推进技术机构建设,为加强检测和监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都(国家)质检院建设步伐加快,主体工程基本竣工;省锅检所、省特检所整合组建的省特检院有序运行,出色完成了两次境外检测业务;认真抓好16个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国家酒检中心泸州实验室正式运行,新建了汽车配件、微电子暨节能电子产品、豆类制品、竹制品4个省级质检中心,全面开展技术机构改革,出台了《四川省质监系统科研管理和奖励办法》,分级、分层次建立了检验检测数据库,积极探索信息化为手段的现代监管模式,技术检测能力明显增强。
质量宣传——
营造氛围,关注质量安全
2009年,四川质监把质量宣传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取抓宣传、办培训、编手册、搞访谈、设专栏、贴挂图等多种形式狠抓宣传发动。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等,通过宣传资料、新闻发布会、“五进”活动等形式,让群众近距离甚至零距离接触质量安全知识,营造了全社会关注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宣传、专栏、资料
重要数据:开辟专栏250多个、发放资料25万多份、召开发布会35场、组织300多名代表进企业见证质量安全活动。
“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重大部署,四川质监将其作为全年工作的总抓手,制定了“1933”活动方案,开展了质量宣传、质量服务、质量建设、质量整治、质量提升系列活动。通过用好媒体抓宣传、联合部门抓宣传、贴近实际抓宣传等方法,共开辟活动专栏250多个,发放宣传资料25万多份,召开产品质量新闻发布会35场,组织300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进企业、进灾区、进技术机构见证质量安全,组织全国50家网络媒体见证四川灾后重建建材质量采访活动,举办各类企业培训班120期,免费培训3万人次,着力解决了家具、泡菜、白酒、高速公路计重收费一批质量突出问题,推动落实了政府、企业和监管部门的质量责任,全省的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
2010再接再厉
“巩固回升,加快发展”,2009年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0年全省经济工作的基调,正在召开的全国质检局长会议也将为今年质检工作指明方向。
催人奋进的号角声声吹响。四川质监工作将如何开展,才能推进全省经济的“巩固回升,加快发展”?
四川质监人“心中有数”——2010年,全省质监系统的初步工作思路是“111142”,即:
“把握一条主线”——全力服务调结构、保增长、防通胀经济发展大局,减小事故率,提高合格率,切实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做好一篇文章”——全力落实《全面推进质量兴川战略的若干意见》,加强大质量观树立与大质检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各级党政、各个部门、社会各阶层重视支持并参与质量工作;
“抓好一个关键”——重点是全力保障3大安全,落实强化三方质量责任,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全面完成系统重建任务;
“夯实一个基础”——重点是夯实技术保障能力、基层局建设、班子队伍建设的基础;
“破解四个难题”——破解质量监管力量薄弱、投入不足、标准水平低下、工作创新不够的难题;
“抓好两项活动”——抓好西博会质监应做工作,抓好泛珠三角区域质监联席会议承办工作。
数字虽然枯燥,但这里面包含的是四川省质监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昂扬斗志与奋勇拼搏,渗透的是他们那滴滴心血和颗颗汗珠,还有他们对党和人民及质检事业的赤胆忠心。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站在新的起点,四川质监正再次振奋精神、扬帆启航,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全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