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经济回升势头的关键一年。商务部将继续围绕消费和外需两大重点,巩固中国经济回升的势头。
“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增长15%以上”
2009年以来,为扩大消费,商务部等部门把家电下乡政策扩大到了全国,并实施了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收到了显著效果。
“200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超过12.5万亿元,增长15%以上。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说。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道路缓慢曲折,外需低迷的情况短期内难有改观,因此,要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陈德铭表示,商务部将落实好国务院确定的促进消费政策。同时,为城乡居民创造便利消费的环境。
2010年,全国将新建10万家“万村千乡”农家店,加快商品配送中心建设;结合农业银行开展的“农民一户一卡”工程,在“万村千乡”农家店建立电子支付网络,方便农民消费。
此外,推进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和标准化菜市场改造。支持二手车交易市场升级改造。扩大信用消费。增加信贷消费品种,扩大信用保险补助范围。发展保单、仓单、应收账款、无形资产等质押抵押方式,支持银行、担保机构为商贸企业提供融资和担保,帮助商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
支持并规范发展网上消费。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实力强、运作规范的专业网络购物企业。鼓励流通企业以网上销售带动门店销售。鼓励具备条件的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预计2009年进出口总额接近2.2万亿美元”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我国在美、欧、日等主要市场所占份额均有所上升。“预计2009年进出口总额接近2.2万亿美元”陈德铭说。
2010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将更加严峻复杂,我国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任务依然艰巨,仍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的巨大挑战。
商务部将在进一步促进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快外贸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完善稳外需的各项政策措施,保持出口退税政策的稳定,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加大对中小企业进出口信贷的支持力度。同时,发挥部门协作效应,提高通关、质检、外汇管理等环节的便利化水平。
通过优化外贸的主体、商品、市场和贸易方式结构,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培育一批农轻纺、汽车及零部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和国家级设计中心,总结推广租用国外名牌、并购国外营销网络等方面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自主营销的出口途径。
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大对非洲、拉美、中东欧、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2009年以来,我国扩大内需的政策带动了进口的迅速回暖,贸易顺差大幅下降超过三成,使我国和部分贸易伙伴的关系进一步改善。作为调结构、促平衡的有效手段,商务部下一步将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紧缺物资进口。
面对贸易保护的巨大压力,商务部将统筹运用政治交涉、法律抗辩、WTO争端解决机制等手段,强化“四体联动”应对机制,提高贸易摩擦应对能力。密切监控国家重点产业运行状况,依法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
“预计2009年实际使用外资下降约8%”
利用外资增加与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息息相关,目前我国一半以上的出口额都是由外资企业贡献的。2009年商务部采取了改善投资环境,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措施,目前,我国吸收外资持续下滑局面已得到扭转。
数据显示,自2009年8月份起,全国吸收外资已连续4个月保持增长。“预计全年实际使用外资850亿美元左右,下降约8%。”陈德铭说。
2010年,商务部门将把重点放在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上。
培育新的外资增长点。鼓励外资兴办各类医疗机构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引导外资参与绿色经济发展,转让低碳技术。创新外商投资方式,规范外资参与境内证券投资和企业并购,支持具备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
优化外资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鼓励外资参与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利润核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支持有条件的沿边地区设立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的人才培训、公共平台建设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
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调整和简化审批内容,推进审批流程标准化和投资便利化。完善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尽快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