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将至,沈阳检验检疫局盘点一年走过的路,有许多成就与感受,这其中最让人感到欣喜的是他们的“班长”于凤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作为中国妇女界最具影响力的至高荣誉,其表彰对象均是各个时期为国家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妇女典型。本次表彰,沈阳地区仅5人获此殊荣。
作为一名多年来奋战在检验检疫第一线的技术专家、党员领导干部,于凤琴以对检验检疫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深深的爱,铸就了我国质检工作者的时代形象,树起一面火红的旗帜……
在她任职沈阳局党组书记、局长的六年里,她带领党组一班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勉敬业,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役中,促出口、把国门,为地方经济的腾飞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该局先后荣获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全省口岸系统唯一“雷锋号”单位、市直机关“创建‘五型’机关,服务振兴大业”先进单位、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她本人被选为辽宁省人大代表,被市委评为“勤廉兼优”先进个人标兵。
走近于凤琴,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清正廉洁、公正无私、侠骨亦柔肠的好局长;一个专业知识渊博精深、有着多项发明专利却甘于清贫的学者、博士生导师和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一个不让须眉的巾帼,干练果敢,关键时刻敢于冲锋陷阵的战士;一个技术高超、胆识过人,让人敬佩的检验检疫官。
使命在胸促发展
2001年,震惊世界的美国“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驻沈阳领事馆收到了300多封疑似炭疽信件,遂即向外交部求助,这些信件的检测重担也就落到了沈阳局。
面对特殊任务,时任沈阳局技术中心主任的于凤琴挺身而出。她带领检验检疫人员,前往美国驻沈阳领事馆小心翼翼地对信件进行分拣、打包,然后直奔实验室。连续一周时间,她们吃住在实验室,对所有信件进行检测。结果出来证明是虚惊一场,当我方将检测结果第一时间报告给领事馆人员时,美国人连声称赞:“中国的检疫官真了不起”。
熟悉于凤琴的人知道,她凭借的正是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数十年积累下来的高超技术。更加熟悉于凤琴的人明白,是坚强的党性、燃烧着理想与忠诚的赤子之心,让她每当遇到危险、复杂问题时,总是冲在最前面。
翻开于凤琴的简历,看到的是她多次被组织委以重任、干一行爱一行的人生轨迹:早年从沈阳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辽宁省生物药品厂,先后任班长、研究室主任、车间主任、副厂长;后因工作突出,被组织调任辽宁省畜牧兽医研究院副院长、辽宁省兽药饲料研究院院长和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其后,她任职沈阳局技术中心主任、动植检处处长、辽宁局技术中心主任。
2004年,在检验检疫行业工作了27年的于凤琴被任命为沈阳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此时,正值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的第一年,作为共和国工业摇篮和发祥地的沈阳由此成为振兴的“关键”和“重中之重”,万众瞩目。
一般来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而于凤琴上任伊始,局党组没有搞轰轰烈烈的大“亮相”,而是发动群众开起了“诸葛亮会”。一时间,党组会一个接一个,各种业务研讨会一台接一台。讨论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如何发挥职能作用,为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的沈阳地区经济把好关服好务,促进和拉动经济发展。
作为检验检疫系统的“老兵”,于凤琴熟悉沈阳局的每一个岗位和与她共同工作了数年的同事。她清楚,国家质检总局、辽宁局党组这时候把担子交给自己,是对自己的信任。这种信任就是责任。也正是源于融入血液的“责任心”,让于凤琴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激情,兢兢业业,勇于创新,开拓进取。
那些日子里,于凤琴带领党组一班人时刻关注和研究沈阳地区每一项发展经济举措的出台和实施,每一个重大项目的引进和落地,每一家进出口企业发展的状况和方向。她带领班子成员和有关处室人员,深入进出口企业调查研究,梳理出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及时出台了《服务老工业基地振兴十项举措》,把华晨汽车、沈阳机床和华美肉禽等十几家重点企业作为“局处长工程项目”进行扶持。
2005年9月,欧盟通过《关于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和《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的双指令,对我国出口的工业产品设置了种种技术性贸易措施。沈阳几十家出口企业的工业产品面临被挡在欧盟25个国家之外的危险和7亿元的损失。
面对复杂多变、甚至有些险恶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和沈阳地区进出口企业产品的质量现状,于凤琴首先对这些“指令”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并冷静地思考,寻找对策。她及时成立了应对办公室,然后,带领中层干部和专业技术骨干,深入企业,摸清了沈阳地区对出口欧盟和日本产品的相关品种、数量,进行统计分析,为了消除出口企业的恐慌心理,她亲自给重点出口企业的员工办班、搞讲座,讲解国际标准和相关规定,帮助企业研究制定应对的措施和办法。她还带领局里的科技人员努力增加检测技术和手段,并购进了一批国际上最先进的检测设备,建起了东北最大的机电产品检测中心,同时,在韩国、日本等国家为企业注册商标,以方便企业出口产品。由于他们的努力,面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沈阳地区机电产品出口不但没有降低,而且还提高了58%,受到企业和政府的好评。
为了帮助沈阳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华晨汽车,大踏步地走出国门,于凤琴同分管副局长组织技术人员,分成5个研究小组,起草制定了《出口汽车检验监管新政策措施研究方案》,并与公司相关检验、贸易及质量体系管理人员一起研讨推进落实措施,深入车间检验出口汽车重点环节的性能和质量。由于措施得力,使华晨汽车在2006年底与德国签订15.8万辆中华出口协议,2007年3月与俄罗斯签订了8万辆金杯海狮轻客出口协议,10月30日又与俄罗斯签订了零部件组装出口10万辆的大单。
正是于凤琴和她带领的沈阳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使沈阳局辖区检验检疫批次和货值年均保持45%和44.36%的增长的速度,实现地区经济高门槛、高风险下的高增长,拉动沈阳地区经济发展和再就业。
科技强检有作为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最重要的就是擎旗致远,挺立潮头。
于凤琴常说,检验检疫机构是技术执法部门,只有拥有较高的科技水平,才能具有较强的综合管理和执法能力,才能严把质量关,才能守好国门。
早在2001年春,于凤琴凭借着高超的技术和过人的本领,带领相关技术人员,连续奋战22个日日夜夜,在国内首次从进境火烈鸟中分离出鹦鹉热衣原体,使得这批携带病毒的火烈鸟及时被销毁,从而阻止了鹦鹉热在沈阳地区的传播,也使整个城市避免了一场潜在的威胁。
在人们眼里,她是一个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工作讲究实效的人,而更多的人则说她是一个站得高、看得远、善于把握主动权的专家型领导。
因为,“局长”之外还同时身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的于凤琴,对检验检疫事业有着极为清晰的认识:那就是检验检疫部门履行行政职能的能力,取决于该局有效利用科学技术的水平。她深知,一个技术执法部门,如果没有科技作后盾,就如同战士没有枪,作家没有笔。
坚持走“科技兴检”之路,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科技管理,全面提升把关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于凤琴带领沈阳局前行的方向,也是她作为局长的职责所在。
2005年,辽宁省某县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于凤琴亲自带领技术人员深入各个饲养场,讲解疫情危害,传授防疫技术,具体指导防范措施的落实,使沈阳地区禽肉出口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还提高了53%,出口企业称赞她们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保护神”。
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助推羽毛工艺品出口,沈阳局检验检疫人员加强科技攻关,帮助辖区羽毛工艺品出口企业改进工艺,使用环保染料,并对出口羽毛在采购方面加强指导,使相关产品色牢度的检测合格率由35%上升到98%,出口逆市而上……
2009年,于凤琴的行踪几乎都在基层,从蔬菜、水果出口基地到高科技企业,到处都有她调研的足迹,有她召开企业座谈会的身影。她总是说:“只有深入到全市各县区,了解企业所需,了解科研工作切入点,才能提高检验检疫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科技兴检”的道路上,于凤琴就像一个穿上了红舞鞋的舞者,一个上了发条的陀螺,一个永不知疲倦的实践者……
事实证明,一个好的科技带头人,产生的科技能量可以是巨大的。近年来,沈阳局完成的科研项目达到5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十五”攻关项目的子专题和国家质检总局、辽宁局的科研项目。此外,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辽宁局科技兴检一等奖3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18项。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22项。获国家质检总局优秀论文三等奖3项。获辽宁局优秀论文奖15项。
于凤琴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科研、制标项目80余项,涉及动物、植物、食品、化矿金属检验等领域。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及国际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编写出版著作14部。
当人们沉浸在这些成果的喜悦中时,于凤琴却分外谦逊并把目光投向了更远处:“取得这些成绩,是上级领导关怀、党组‘一帮人’通力协作、全体干部职工大力支持的结果,我们要再接再厉,重视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用于推动产品出口,把好国门。”
于凤琴对事业的热忱就像“一团火”,燃烧起沈阳局党组更大的激情,带领沈阳检验检疫人冲刺一个又一个目标。
2008年,沈阳局《沈阳市各区县水果蔬菜加工基地依据良好农业规范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的技术服务与培训指导》项目并获沈阳市立项。今年,该局又提出了《蔬菜生产基地标准化与示范区建设模式》项目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作为2009年的重点科技项目。正如沈阳市农委出口办主任张怀德评价的:“该项目对推进地方农业标准化生产、创建国家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县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今年1~10月,沈阳市农产品完成出口交货值14.1亿元,同比增长4.7%。尤其是果蔬出口逆市倍增,出口额达成1300万美元,是去年全年的两倍多。目前,沈阳局结合科研课题指导帮助地方政府,正在建设50万亩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这个基地的建设,预计可拉动加工、运输、储藏等行业发展,解决10余万农民就业,人均年增收500元左右,实现出口创汇2.6亿美元。
为了多开检验检测项目,提高检测水平,更好地为进出口企业服务,沈阳局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环保微生物菌剂检测中心、东北地区唯一具有电磁兼容全项检测能力的实验室——中认北方实验室,现已能够检验31大类产品、几百个检测项目,成为韩国食药厅“国外公认检测机构”,并被国家质检总局指定为具备承担欧盟RoHS指令中六种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实验室。
每年,在完成国家质检总局和辽宁检验检疫局科研项目的基础上,沈阳局还与沈阳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医药学院建立科研协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与辽宁省、沈阳市科技主管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将检验检疫科研工作纳入地方科研计划中,闯出了一条检验检疫科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倾心尽力护家园
2006年,沈阳市承办了第一个国际园艺盛会——世界园艺博览会。作为多年从事检验检疫工作的于凤琴深感责任重大,是对沈阳检验检疫工作的一个挑战和考验。
“把住国门,不让外来生物或植物危害我们的国土和社会,是检验检疫部门神圣的职责和使命。”于凤琴发出了铿锵有力的指示。
当时,人们对外来危险有害生物传入所造成的危害尚不能完全认识。沈阳局开始到处去宣传,去沟通,去讲解。从西花蓟马到水葫芦,从美国白娥到日本松材线虫,她亲自为市委常委和相关领导介绍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农作物和树木造成的损害,讲解动植物检验检疫的重要性,吁请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重视防疫工作,避免外来生物和植物给沈阳的生态和环境造成危害。
于凤琴有理有据又凝重恳切的言语,让领导在深感震撼的同时,又被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深地感动,作出决定,专门在“世园会”设立检验检疫办公室,并在机场口岸建立隔离场所。
于凤琴亲自带领由检验检疫骨干组成的专门工作组,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吃住在现场,昼夜兼程,连续苦战了几个月,收集植物标本18目、74科、共计309种,在180天检验监管中,共检出入境有害生物和植物144种,有效地防止了有害生物和病虫害的传播,圆满完成了“世园会”动植物检验检疫任务,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并荣获沈阳市委、市政府颁发的“世园会”贡献奖,于凤琴被荣记沈阳市政府一等功。
倾心尽力,守护美丽家园——于凤琴牢记并实践检验检疫人的这一神圣职责。
在2008年沈阳奥足赛期间,于凤琴带领检验检疫这支队伍,一遍又一遍地进行应对各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在第一线指挥检疫查验工作。赛事期间,共检疫核查供奥进口食品35个品种,952件,产品来自12个国家,对奥体中心28个零售点和万豪酒店进口食品进行1366次检查,确保了进口供奥食品安全。检疫查验出入境人员46981人次,检测行李22603件,截获入境旅客携带禁止入境物品110批,很好地履行了国门卫士的职责。沈阳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保障“奥足赛”突出贡献奖和市工会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状”。
自从甲型H1N1流感暴发以来,她带领的团队更是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第一线,组织检疫查验人员,采取严密措施和非常的手段,密切监视来自境外特别是来自疫区的入境人员,以确保沈阳口岸的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曾亲自来到沈阳口岸慰问战斗在防控工作一线的检疫人员,他高度赞扬沈阳局在甲型H1N1流感口岸防控工作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感谢国门卫士为了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社会安宁、经济稳定所付出的辛苦努力。他说,面对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这场口岸防大疫的硬仗,沈阳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辽宁检验检疫局的部署,在第一时间迅速行动,该局领导靠前指挥,广大干部职工克服困难、加班加点、撇家舍业、坚守岗位、严密防控,在省市政府的领导下和地方各部门的支持下,防控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口岸查验效果显著。
辽宁省副省长滕卫平也曾专程到口岸旅检现场听取了沈阳局的工作汇报,他称赞:“沈阳局的防控工作启动早,工作细,措施得力,我代表省政府感谢你们”。
廉洁奉公树形象
自从于凤琴走马上任沈阳局局长、党组书记的那一天起,上级党组和本局干部职工就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了她。如今,6年过去了,这些目光里,已经增添了发自内心的满意和赞许。
2005年,是于凤琴走上新岗位后面对的第一次考核,群众对她的测评结果为“优秀率99%”。这一结果,让于凤琴禁不住热泪盈眶,感动、欣慰、责任感齐聚心头:“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大家对我的评价这样高,我唯有努力做得更好……”
悉数于凤琴走过的路,一次次从一个岗位走向另一个岗位,她都是载着无数的赞誉,化压力为动力。
“当初她从辽宁局调任沈阳局时,送别的干部职工几百人,许多人挥泪惜别,依依不舍……”几年过去了,这个场景对辽宁局许多人来说恍如昨日,而这更激励着于凤琴更加努力工作。在她的心里,事业永远那样神圣,干部群众的信任那样厚重,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辜负。
担任局长以来,于凤琴每天的工作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多少个办公室的不眠之夜,多少回扎着吊瓶仍在坚持工作……她常说:“是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使我从一名农民的后代走上领导岗位,我要用毕生努力来回报党的恩情”、“当书记的不但是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更应该是带头人”。
作为一个有着35年党龄的党员干部,作为一局之长,于凤琴的一门心思所想的,是把队伍如何带好,为干部群众如何谋好利,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同志们更好地把关服务。
在班子中,于凤琴率先垂范,以人格的力量凝聚人、带动人,使党组班子形成了团结、和谐、务实、自律的良好氛围,是一个想事、干事的战斗集体。她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建立了“一岗双责”制度,制定出管好人、财、物的规定,在热点和敏感问题上,形成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机制。6年来,经班子提拔任用的领导干部,无一不是大家公认的素质高、能力强的好干部。她组织开展了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引导大家开展读书思廉、家庭助廉活动,坚持每季组织干部职工观看一次警示教育片,每季度组织一次党风廉政建设报告会,每年组织一次参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活动,使干部职工从思想和心灵上受到震撼。
该局还组织开展反商业贿赂,加强软环境建设活动。她安排纪检监察部门定期向全市150家大型进出口企业发放廉政征求意见函,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聘请来自企业、媒体、市纠风办等多个行业部门的廉政义务监督员,适时以电话暗访和对服务对象调查形式征求意见,并定期在全局进行通报。这些措施有效地发挥了作用,使全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被市直机关工委树为机关廉政建设示范单位。
于凤琴是局长,但她和干部职工同在大餐厅用餐,到外地出差,住普通标准间,到企业走访调研,从不在企业就餐,并且告诫每位检验检疫人员不准吃请,不准卡要,谁违反了规定就砸谁的饭碗。2005年和2006年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地方政府两年共奖给班子成员20万元,她和班子成员一分没拿,全部作为福利资金发给干部职工。同事有病,她总是悄悄地自己掏钱买好药,放在收发室,再让人送给有病的职工。这个时候的于凤琴像个侠骨柔肠、和蔼可亲的大姐,让大家感动和钦佩。
“既然是组织相信我,群众拥护我,我就要让组织放心、大家满意。”这是于凤琴朴素的宣誓,而她以扎实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