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前湾港集装箱的吞吐量迭创新高,位居全国口岸前列。集装箱运输因其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等特点,已成为当今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而集装箱场站作为进出境集装箱的储存场地和检验检疫的实施场地,也成为检验检疫部门监管的重点。黄岛检验检疫局针对口岸特点,通过对场站实施五项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场站积极性,实现了既防止疫病疫情及有毒有害物质的传入、传出又促进场站发展的目标。
实施“场站登记+分类管理”制度。目前黄岛口岸约有20多家场站,针对场站条件不同、监管人员相对紧缺的现状,创新“场站登记+分类管理”制度。制定分类管理及相关评定标准并组织考核,按照综合考核结果,将场站分为一、二、三类,对不同类别的场站实施不同监管工作模式和检验检疫范围,有效调动场站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施“场站协检”制度。黄岛局为解决监管人员紧张的矛盾,对场站实施协检员管理制度。对各场站的协检员实施备案、集中培训、考核、表彰等措施,充分调动场站协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其发现典型案例的多少作为场站评优和个人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极大调动了协检人员的积极性。
实施“视频监控”制度。结合电子执法工程的建设,黄岛局搭建了进境空箱计算机信息平台,实现与集装箱公司计算机联网,提前获取空箱的来自国家港口、船公司、进入场站和提单号等信息,使空箱检疫查验工作具有针对性、主动性,提高了疫情检出率。同时,根据场站的类别确定适载集装箱的抽检比例,有效地解决了检验检疫一线人员紧张的问题。
实施“风险分析”制度。针对进境集装箱空箱携带物来源、传入原因、种类及风险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估,设定风险等级,同时将该结果引用到查验工作中,提高疫情的检出率。同时,黄岛局要求各场站对本场站发现的典型案例进行积累和分析,使典型案例发挥借鉴和预警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集装箱的问题检出率提供参考。截至11月23日,进境集装箱空箱检出典型案例63例,问题集装箱21695标箱,分别比去年增长了5%和3.34%。
实施“典型引路”制度。黄岛局将硬件设施良好、软件管理完善、协检员工作成绩突出、发现典型案例较多、企业诚信良好的场站树为典型场站,进行大力表彰。同时,以典型场站引路,引导其他场站向先进看齐,充分发挥各场站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前湾港通关环境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提高了口岸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