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日趋显现,而地处对外贸易前沿的浙江省,更是早早地感知到了外贸的骤然降温。浙江检验检疫局主动站位,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把“服务提升年”活动作为2009年度浙江局首要大事,布置了以服务企业、扶持品牌、鼓励诚信、服务地方政府为主要内容的具体任务,明确组织保障、量化考核指标,力求见到实效。而温州检验检疫局在“服务提升年”中的工作,正是其中的有益探索。
“2008年底,温州市委召开了‘拓市场、保增长’会议,虽没有要求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做什么,但却引出了我们的思考,当地政府希望我们做什么?企业希望我们做什么?我们的优势有什么?”温州检验检疫局局长许顺华说。
于是,温州局开始了长达两个月的调研。从2009年1月到2月,4位局领导分别带队到温州的11个县市区进行调研,走访了十余个行业协会、百余家企业,以及所有的相关政府部门。正是在这样扎实的调研基础上,结合温州市政府的外贸服务月活动,温州局经过1个多月的酝酿,勾勒出了“315扶持措施”和“511活动方案”。不仅最大范围地涵盖了温州的重点出口行业,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同时也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扩大了检验检疫部门的影响力,践行了浙江局领导提出的“跳出系统看系统、跳出行业看行业”的开放式发展理念。
作风务实
通关时间缩短到5分钟,减免费用541万元,企业实验室认可覆盖所有重点行业……温州检验检疫局务实之风深深扎根在“企业服务年”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为了切实把服务政策落实到企业,温州局在全面了解了温州的各产业业态的情况下,精心策划服务企业举措,推出了“315扶持措施”。围绕提速、减负、增效三个方面,提出15项措施,全面扶持温州开放型经济发展。
为有效提高通关速度,共有87.5%的温州出口企业,总计2004家安装了温州局自行研发的“检企通”软件,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打印通关单凭条,如果没有被电脑软件抽中检验,那么从报检到完成各项通关手续,5分钟就可以搞定。
减负更是实实在在。今年1~10月,温州局除了用足国家政策,为出口企业政策性减免了195万元的费用外,还通过业务改革降低企业费用326万元,再加上针对成长型企业赠送了价值20万元的检测和培训服务,总计为出口企业减轻负担541万元。
在如何让企业增效问题上,温州局更是花费了大量心思。为了提高企业自检自控能力,同时降低检测费用,温州局全面推行企业实验室认可工作,共推荐了8家重点企业,覆盖了温州主要行业。
量身定制
在面向全体温州出口企业和贸易公司的基础上,温州局还精心选取了50家重点企业,100家成长型企业和10家优秀贸易公司,针对这三类不同的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措施,即“511”活动方案。从而实现“点”“面”结合,通过对这些重点企业的扶持,来带动温州各主要行业的发展。
对于年出口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来说,省钱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提速、增效这类强身健体的措施才是最重要。因此,温州局提出了对他们优先推荐实施绿色通道制度、优先推荐对外注册、优先推荐企业实验室认可、实行诚信和分类管理、减少抽检频次、列入出口免验对象等措施。而对于100家成长型企业,扶持措施则重在降低费用,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在恶劣的外贸环境下,降低成本就意味着多了一线生机。为此,除了充分利用各项政策为企业直接减免费用外,温州局还对这100家成长型企业提供免费检测、送培训活动,目前已为企业减免检测费用20万元。
细心帮扶
“曾有机构做过调查,30%多的企业在面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时,首先想到的是检验检疫部门。这让我们很骄傲,也让我们更感到责任重大。”温州局局长许顺华告诉笔者,“作为检验检疫部门,我们有信息优势,有技术优势,所以,我们应该用我们的优势为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努力。有的时候,哪怕你多用一点心思,企业就会受益很多。”
许顺华举了一个例子,今年温州局首先在鞋类的出口监管上试点开展“改进建议”服务。鞋类出口企业在收到一份检测不合格报告的同时,还会收到一份《改进建议书》,改进建议书上详细地分析了检测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虽然只是很小的改动,但告知了企业改进的方向,可以预防不合格产品的产生,这就是我们可以实实在在为企业做的事情。”许顺华说。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温州局除了将搜集到的相关标准挂在外网供企业参考,还通过送培训的方式,帮助企业前瞻性地了解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制修订动态,以便当国外出台新标准新法规时可以有效应对,顺利出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企业自检自控能力,不仅仅能够真正帮助企业,也符合检验检疫部门从强检验到强监管方向的历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