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苯、甲苯、甲醛等被定为主控物质
感觉新车有股味道,这可能是汽车内残留的各种挥发性有机物作怪,但我国对车内环境污染一直未制订控制标准和采取污染治理措施,近日《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已向各界征求意见,将苯、甲醛等8种“毒气”作为主控物质。
10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国家环保标准《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下称《要求》)已向各界征求意见,意见稿将苯、甲醛等8种“毒气”作为主控物质。
八种“毒气”检出率达98%
一般来说,车辆从制造完成到交付给用户使用的间隔只有几天到几周的时间,乘员舱都处于与外界环境隔绝的密闭状态,不足以充分释放和清除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往往用户开始使用新车的时候,也是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最高的时期。
有关机构进行的检测和研究情况表明,车内空气中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有几百种之多,包括烃类、醛类、酮类物质等。
是什么造成车内空气污染?原来有的车企和装饰企业在设计、生产汽车和提供汽车装饰服务时,不断提高车内设施的装饰水平及车厢密闭性,使车内空气污染物更容易聚积而产生污染。此外,也有个别汽车生产和装饰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采用一些质量不高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劣质材料,加剧了车内空气污染。
不过,对车内环境污染一直未制订控制标准和采取污染治理措施。去年3月,原国家环保总局实施了《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
限值参考世卫标准
记者12月10日从《要求》的编制说明中看到,按这个检测技术依据在被检车辆中共定性检测到有机物有200多种,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甲醛等在车内空气中的检出率高达98%。
10日,有广州汽车销售员对本报表示,皮味、胶味等“新车味”肯定是有的。据悉,这次推出的《要求》限值希望保障车内驾乘人员的健康,考虑车辆的使用情况及乘客在车内环境的暴露时间。
记者看到,征求意见稿中的标准和其他标准(世卫、日本)比较,“红线”定得并不低。例如苯、甲醛的限制分别为0.11、0.10 mg/m3,和日本标准看齐。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标准暂时将只适用于M1类车,等到检测和控制技术进一步成熟后会再考虑其他车型。
据了解,征求意见单位应在12月30日前反馈到国家环境保护部,有关标准编制部门建议将上述标准推荐为各相关方自愿使用。
部分车内“毒气”
危害和建议限值
苯:空气中含有高浓度苯时,对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0.11mg/m3
甲苯:长期低浓度接触甲苯可致人的神经功能发生改变≤1.10 mg/m3
苯乙烯:对眼和上呼吸道黏膜有刺激和麻醉作用≤0.26 mg/m3
甲醛: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等≤0.10 mg/m3
乙醛:低浓度引起眼、鼻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及支气管炎≤0.05 m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