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质监局日前披露,今年上半年,该市食品行业产品抽查合格率达到95.5%,比去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呈大幅整体上升趋势,得益于该市不断从源头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
荆门是湖北省食品生产大市之一,食品加工业是该市的支柱产业。据统计,至2007年底,该市共有食品生产加工单位2194家,其中小作坊1727家,占总数的79%。这些小作坊大多分布在乡镇和偏远山区,生产的都是当地风味食品和地方特色食品,周边群众是主要消费群体,小作坊经营收入也是业主的主要生活来源。如果硬性取缔会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疏于监管又会造成质量安全事故,这两难处境成为困扰质监部门多年的顽症。
近年来,荆门市质监局按照堵疏结合、帮扶为主的思路,通过实施工业园区集中、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协会自律、企业联合体等措施,开始对小作坊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升级,探索从源头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成立于1998年的荆门市漳河之源饮品有限公司,因生产条件差、规模小,为争夺销售市场,与其他纯净水厂竞相杀价,每桶水卖到不足5元,企业一度生存艰难。在荆门质监局引导下,该企业走整合壮大之路,先后并购了天牌纯净水厂、万洁纯净水厂、圣源品牌纯净水厂、蓝月纯净水厂等企业,并于2007年投资1200万元,购进先进加工设备,建成了占地面积达1500平方米、年生产能力400万桶的荆门最大纯净水加工基地。目前,该公司年销量已达150万桶,在荆门城区的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10年时间,该公司的销售量增加了20多倍。
荆门豆制品加工业曾因脏、乱、差多次整顿,但一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荆门市质监局积极推动当地政府统一协调,通过招商引资、组建经营实体,成立荆门市楚星商贸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化运作的方法创办豆制品集中加工点,实行集中组织技术培训指导、集中办理各种证件、集中供气、供电、供水,集中原材料供应、集中在市场租赁摊位的“五集中”监管模式。目前,城区已有70多户豆制品加工小作坊搬进了集中加工点,在该局组织的多次产品抽查中,样品均符合有关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
据了解,对食品生产小作坊进行彻底改造升级是一个政府、企业、社会都满意的多赢之举。该市沙洋县的风干鸡、钟祥市的蟠龙菜等地方特色食品,原来只在当地小规模生产销售,市场认可度很低,取得QS准入标志后产品畅销全国。荆门市永新风干鸡厂老板周永新高兴地说,他的风干鸡厂最初只是一个路边小作坊,设备简陋、环境恶劣,产品仅限在周边乡镇销售。去年上半年,公司实行流水线生产,生产环境明显改善,并取得了QS准入,目前产品远销新疆、西藏等地,年产值突破100万元,比原来增长10倍。荆门市市长王玲对此作出专门批示:“质监局这个办法好,这也是服务经济发展。”
据悉,截至目前,荆门市已完成近180家食品小作坊改造升级。在小作坊减少500多家的同时,纯净水、豆制品、茶叶、大米加工、风干鸡等一批特色食品加工群相继崛起,改变了荆门市的食品产业结构,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也得到了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