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中,面对质量安全工作的新形势和分支机构业务量与检力不足之间的客观矛盾,余姚检验检疫局日前紧紧围绕“有效控制风险”的工作目标,通过抓准重点、抓牢节点、抓稳支点、抓实基点的“四抓”工程,切实提升了检验监管的有效性,将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降到最低,今年以来,该局呵护14.9亿美元的“余姚制造”安全走出国门。
抓准“重点”
在今年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余姚局组织全体职工围绕“如何有效控制风险”议题开展大讨论,形成共识,认为有效控制产品风险的前提,就是要抓准把关的“点”。
为此,该局根据产品的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程度划分风险等级,确定了辖区出口农产品、电器产品为检验监管的重点,把现有力量进一步集中于敏感高风险产品,严控高危点,使农药残留、添加剂、重金属含量等指标控制在标准允许范围内,使电器产品结构、元器件等符合安全要求。
抓牢“节点”
把好准入关。针对辖区中小企业多的现状,余姚局充分应用“出口企业备案信息库”摸清企业家底,所有产品电子申报、逐个确认、划分涵盖,目前已完成900家(次)企业11263个产品的备案。与此同时,该局还督促和帮扶19家新企业、薄弱企业建立质量体系,提升了企业的质量意识,产品变更和企业情况主动申报率提高了35个百分点,报检差错率下降到6.4%。
强化巡、稽查。余姚局在辖区679家出口工业品企业100%纳入“三管理”的基础上,注重日常巡查、突击稽查有机结合,重点关注企业有效整改、诚信申报和自身监管工作到位等,有效提高了问题发现率。今年开展日常巡查398次,问题发现率36.26%;突击稽查63家企业134批,稽查问题发现率20.15%。
严控“原辅料”。以风险分析为基础,该局在3家速冻蔬菜企业试行了出口农产品可追溯监管,自行开发软件,对出口农产品从原料、半成品、加工过程、成品全过程进行质量追溯和控制,不仅把关前移,也为企业节约库存成本。同时,实施出口农产品基地区域化管理,深入调查,主动协调,建立了由地方政府牵头,农业部门合作的联合机制,目前已在蔬菜、蛋鸭、鳗鱼、水果等基地试点,涉及面积3200多亩。
抓稳“支点”
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该局充分发挥实验室技术把关作用,提高把关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电气实验室今年新增7个检测品种,添置了静态扭矩试验机等24台套设备,连续第6次取得CNAS国家能力验证满意结果。承担“家电下乡”电器检测任务,拓展了设备校准领域。该局为企业提供“家门口”的认证检测,今年完成3C认证检测38批,同比增长90%;完成美国UL、法国BV、英国ITS、瑞士SGS等国外认证检测104批,同比增长71%。
技术把关提前介入。推出“定型检测”,实现新产品设计开发、不合格原因分析、技术辅导三个“提前介入”,将不合格消灭在设计开发阶段,降低了出口机电产品风险,今年完成“定型检测”221批。收集各类国内外标准、技术决议360份,资料51份,翻译家电、灯具、电动工具国外标准30余份,特别是针对插头插座“一国一标”的难点,完成了欧洲、美国、澳洲等国家和地区标准的收集,为检验监管提供了“因地制宜”的技术保障。机电产品质量把关的前移,推动实验室型式试验首次合格率比去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抓实“基点”
针对新形势下的检验监管工作要求,余姚局将提升人员的检验监管能力作为有效控制风险的内因和基础,推出“以能力促质量”系列培训,打破理论授课的局限性,围绕检验监管案例和实际工作需求,采取开放式研讨、执法案例收集、检企面对面模拟等多种新方式,举办了综合业务学习、机电产品进货管理核查、出口农产品原辅料监管等“开放式”培训6期,切实提高了一线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三管理”模式下自检问题发现率同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