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至5日,在第十六届杨凌农高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题展上,浙江检验检疫局参展团展出的西湖莼菜、洞头羊栖菜及其制品、磐安中药材等9种产品获得了极大关注,参观者络绎不绝,宣传资料发放一空。浙江检验检疫局通过8年的精心培育和积极申报,现已有65个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数量位居全国系统前列,有效地促进了外贸出口和地方经济发展。
家族喜添“新成员”
9月21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分别批准对“临海杨梅”和“南湖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注册保护。浙江地理标志家族喜添两名“新成员”。
“临海杨梅”和“南湖菱”两个产品从申报到获批历时一年半,浙江局及下属台州局、嘉兴局积极帮扶企业做好相关申报工作并组织系统内专家进行了初审,对申报产品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指导企业修改申报材料先后7稿,为企业赴国家质检总局参加专家审查会做了大量前期准备。
浙江局确立了“完善地理标志保护,走‘以质取胜’的发展路子”的工作重心,与产业协会、企业、农户等共同努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基本实现了全省(宁波除外)覆盖,这其中既有初级农产品,如金华佛手,也有高级手工制品,如湖笔;既有鲜活水产品,如千岛湖鱼,也有特色腌制品,如斜桥榨菜;既有新鲜水果,如玉环柚;又有炒制茶叶,如开化龙顶茶。各地地理标志资源得到了较好的挖掘和保护,走上了一条企业快发展、农民得实惠的康庄大道。
临危受命的“临海蜜橘”
又逢柑橘丰收的季节,11月7日,浙江检验检疫局下辖台州局与临海市签订柑橘出口合作备忘录,这是检验检疫部门力促临海柑橘出口的又一重大举措。早在2008~2009年柑橘产季前,检验检疫部门就充分利用地理标志帮助处于销售困境的临海柑橘解了围,打了翻身仗。
2008年,临海柑橘销售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国际金融危机使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对柑橘的需求明显下降,欧盟反倾销税制约了柑橘罐头加工与出口的增长,全国柑橘大丰收使国内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临海蜜橘”早在2004年便获得了地理标志保护,但之前只使用在内销的高档产品上,不曾用于出口销售。当地检验检疫部门获知产销困局后,提出了“充分利用地理标志作为促进柑橘销售(出口)的重要手段之一”的建议,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在整个2008~2009年柑橘产季,当地检验检疫部门积极履行职责,负责管理标志印制、发放和核销,加强标志的使用监管,制定了《地理标志使用与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对在产地出证书和换证凭单的柑橘每箱加贴“临海蜜橘”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对来自外地区的柑橘和未达到质量技术要求的柑橘禁止加贴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有效地提升了临海蜜橘的形象,给出口销售带来积极影响。2008~2009年柑橘产季,临海地区直接产地检验检疫出口鲜橘28949吨、销售金额946万美元,比前一产季分别增长了218.67%和192.27%。来自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的订单不断“飞来”,临海橘农深有感触地说:“还是‘好女不愁嫁’啊!”
登堂入室的“杨庙雪菜”
人们认为只能在农贸市场论斤卖的“咸菜”难登大雅之堂,不值几个钱。殊不知,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嘉兴“杨庙雪菜”却不仅见于农贸市场和各大副食品批发市场,而且进入了世纪联华、欧尚等大型超市、商场和宾馆。
2005年“杨庙”、“东麟湖”、“古镇”3个雪菜品牌获得了地理标志保护后,3家企业的生产量明显上升,生产量从保护前的每天8吨,提到2009年每天70吨。销售区域也有了新的发展,销售网点从原来的100多个增加到现在的300多个,地理标志注册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也明显比其他企业高出10%左右。由于市场认知度高,该产品销售还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企业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在浙江省农业产品博览会上,一般的山核桃每斤只能卖28元,而加贴“临海山核桃”标志的山核桃却能卖40元,仍然供不应求;“衢州竹炭及其制品”加施专用标志后,衢州民心炭业有限公司出口日本的销量增加一倍多,2008年该公司出口63批,货值165万美元,比前一年分别增长62%和58%。“姚庄蘑菇”通过地理标志保护,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模式,至2009年11月,其种植面积达2000万平方尺,年产量达1.5万吨,市场销售形势喜人,成为江浙闽等最大的蘑菇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