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永西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永济市北梯村村长孙新升站在成片的芦笋田地间,与前来指导芦笋备案基地管理的山西侯马检验检疫局局长翟金义、检验员段红伟等人一起交谈得热火朝天。时值入冬,尽管不是芦笋的集中加工期,但孙新升的脸上充满了收获的喜悦。
从山西太原驱车将近400公里才能到达永济,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人们很难想象黄河边上这片荒凉的滩土地上竟然能长出驰名世界的芦笋“金疙瘩”。目前,山西芦笋是全球最大的种植、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特别是在2003至2007年这5年间,山西芦笋保持了良好的生产和出口态势,每年的生产出口量均在3万吨左右,占到全国芦笋罐头出口量的40%以上。其中,永济市利用得天独厚的黄河滩涂地,发展种植芦笋8万余亩,加工企业11家,生产和出口量均占到了山西省的90%以上。2008年3月,“永济芦笋”还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注册保护,拥有了进军国际市场的“经济护照”。
据山西检验检疫局局长支毅隆介绍,为了落实党中央的“三农”政策,促进食品农产品扩大出口,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山西局按照“提升把关水平、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中,以出口食品农产品符合国际市场准入标准为目标,整合行政管理和检测资源,努力建设高标准出口芦笋种植标准示范区。从2000年开始,连续10年在芦笋生产季节在永济实施了驻点检验监管,从报检、检验监管、出证通关一条龙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运城市是山西省最大的出口芦笋种植和加工区,扶持芦笋出口也是检验检疫部门、农业部门、当地政府三方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检索山西局对出口芦笋企业的扶持政策,最具特色的就是该局通过与山西省农业厅、运城市人民政府签署的三方合作协议: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抓源头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出口芦笋种植基地和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实施区域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源头农业化学品和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问题,保证出口芦笋质量安全,提高该省出口芦笋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山西局在芦笋主产区,通过“政府主导、检验检疫引领、部门联动、行业协会协调、龙头企业带动,全社会行动、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种植”的原则,目前已经逐步建立起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供药、统一防疫、统一收购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和统一的台账制度,形成了特色鲜明,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优势芦笋种植、生产加工区域,达到了出口芦笋原料质量安全示范区的要求。
地方政府部门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检验检疫部门的作用就能发挥得更好。为了加强源头管理,侯马局积极帮助指导企业按照有关国际标准和良好农业规范(GAP)要求建立出口芦笋基地,进一步完善各项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全面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管理模式。在出口芦笋基地,检验检疫部门配合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在风险分析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病虫害调查和农残普查工作,指导笋农正确用药施肥,做好田间管理,加强环境监测,防止污染发生。与此同时,按照出口蔬菜备案基地管理的有关规定,帮助出口企业建立芦笋原料基地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溯源机制,保证了出口芦笋原料质量安全。
据统计,截至目前,山西省已发展出口芦笋种植面积18万亩,涉及全省20多个县市。经山西局注册的出口芦笋生产加工企业22家,年加工生产芦笋罐头、速冻芦笋近4万吨,出口3.6万吨,货值近亿美元。山西芦笋因品质上乘、质量稳定,深受国外客户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