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市陆家岭居委会是黄河小浪底移民村,近几年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发展温棚蔬菜种植,农民走上了致富路。一人种着4个温室的李建设说,农业部门印制了各种蔬菜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什么时间育苗,种什么品种,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都有农技人员指导,标准化农业看上去是“傻瓜农业”,其实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参考,只有按规程操作,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种菜一年纯利4万多块钱,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李建设的话印证着农业标准化给济源农业带来的变化。这个人口68万、耕地52.1万亩的小地方,1年内发布了一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标准、6项省农业地方标准,认证农产品覆盖率居河南省前列,在该省自2006年以来开展的7次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中,基地农产品合格率均为100%,位居河南省第一名。
为了加快农业标准化实施步伐,该市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把农业标准化作为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每年都将农业标准化列为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先后投入资金500余万元用于农业标准化奖补,同时还投入上亿元的结构调整资金,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实施标准化的积极性。
该市农业部门结合本地实际,仅2008~2009年就制定了20多项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其中《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济源冬凌草》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为全国标准,白萝卜、花椰菜、大白菜、结球甘蓝、冬瓜、菠菜等6项生产技术规程被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河南省地方标准发布,10余项无公害技术标准被济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市地方标准发布。
在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的过程中,该市加大标准化基地的示范、引导和推介力度,每年评选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并积极向上级部门推荐,先后有1个基地被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示范基地,4个基地被命名为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有16个基地被确定为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这些标准化示范基地撑起了济源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大局,引领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截至2008年底,该市粮经比例达到53.7∶46.3,农业产值达到9.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76元,其中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7万亩,年产值4.4亿元,占农业产值的44.2%,连续三年超过粮食产值,蔬菜产业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产业跃居为全市农业产业的“龙头老大”,对全市农民增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样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还培植了10万亩薄皮核桃、5万亩烟叶、2万亩冬凌草等地方特色产业,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带动着农业品牌崛起。该市先后有3种农产品被评为河南省名牌农产品,同时农产品认证步伐不断加快,无公害、绿色等品牌农产品达到了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8个、认定无公害产地43个,绿色食品8个,基地面积达到21.78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4%。同时,农产品质量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蔬菜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了99.95%,优质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也在稳步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增加了农民增收。
随着品牌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升,该市农业生产也因此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通过土地流转,涌现出了许多种粮大户、蔬菜大户、林果专业户、烟草专业户等,这些专业户又成了标准化生产的排头兵和示范户,推动着济源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目前,该市在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正在建设东西南北4个现代农业示范区,这几个示范区辐射带动,形成设施一流、产业先进、管理高效、生产规范的产业集聚区,从而也带动着济源农业标准化向更高层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