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盛产小磨香油的河南省驻马店市,淡淡的油香扑鼻而来。寻着香味,记者来到了位于驻马店市王楼开发区的河南驻马店市正道油业有限公司,在展厅,不同规格的小磨香油整齐地排列着。公司总经理马磊告诉记者:“有了地理标志这个金字招牌,我们正道牌小磨香油日产量20吨,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
小磨香油在河南驻马店历史悠久,遍及各城镇乡村。它具有香味浓郁、油质醇正的特点,可谓“一处磨油,全村飘香;一家食油,香溢四邻”。 由于有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它从数百年来的传统食品,正在一步步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化的示范产业。
家家出油匠 户户卖油郎
驻马店市地处淮河流域,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驻马店市白芝麻的优良品质,特别是驻马店平舆白芝麻含油量达55%以上,其中亚油酸含量达到42.5%;不饱和脂肪酸适中,蛋白质含量达到22%,含钙1%,是牛奶含钙量的2倍;含铁量为73mg/kg,是菠菜含量的3倍、牛肉的5倍。
早在宋朝时,驻马店就盛产芝麻和小磨香油,当时用小磨香油制作的馓子深受人们喜爱。明朝时,驻马店小磨香油更是闻名于世,据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汝南志》记载,当时汝阳县(今汝南县)各种榨油坊遍布城乡,农家十之八九通磨油之技,可谓村村有油坊,家家出油匠;满街叮当响,到处都是卖油郎。到了清初,驻马店小磨香油成了宫廷贡品,小磨香油生产已成规模,逐渐形成了香油饮食文化。
驻马店小磨香油千百年来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选用我国芝麻特产区驻马店的名优芝麻为原料外,还在于它有传统独特的制油工艺,手工磨制、枣红透明、清澈莹亮、香味浓郁、油质醇正,是食用油中的精品。用它凉调素食,芳馨扑鼻,色鲜味美,看去“似荤非荤、非荤实素”;热烹荤菜,浓而不腻、回味醇厚,齿颊留香、余感袅袅。
传统老产品 焕发新生机
长期以来,驻马店都以全国芝麻的主产区而自豪。然而,当地在产品开发和品牌经营上重传统、轻创新,重生产、轻经营,企业产品品牌多而杂,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忽视了芝麻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品牌的培育。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驻马店小磨香油既要继承传统,又要赶上时代的步伐,小磨香油产业的发展引起驻马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整合品牌,打造我国小磨香油的特色品牌已成为驻马店市政府的共识。近年来,为了促进芝麻加工和香油产业的发展,驻马店市政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措施,在资金投入、税收、金融信贷、用地、用电、改善流通环境等方面给予芝麻加工龙头企业优惠政策。2004年5月驻马店小磨香油还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的称号。
随着芝麻加工业的迅速发展,驻马店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河南加快黄淮4市发展的历史机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该市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驻马店市的芝麻加工和小磨香油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的一条龙生产经营体制。并以该市平舆县为重点,以市农科所科技力量为保障,带动汝南县、上蔡县、新蔡县、泌阳县、遂平县、驿城区等芝麻种植主产区建立优质白芝麻生产基地;以正道油业、顶志食品、平皇小磨油、康博汇鑫、岳乡油厂、古味小磨油等加工企业为重点,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引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改变了驻马店市小磨香油作坊式生产模式;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拉长芝麻产业链条,促进了产业经济快速发展。
以名牌战略 促产业发展
为确保驻马店小磨香油产品质量安全,驻马店市质监局根据当地小磨香油的生产实际,制定了符合本地的小磨香油质量安全标准,健全了相应的技术规范,完善了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手段,并加强了监督和检查。该局还充分利用驻马店香油协会的组织作用,建立了驻马店小磨香油研发基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改进落后工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在2008年驻马店市经济工作会议上,驻马店市质监局配合当地政府,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利用名牌效应,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要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提升驻马店小磨香油形象的重要工作抓好抓实,努力打造小磨香油的中国名牌产品,使其成为本地特色产品的代表。
目前,驻马店市规模以上芝麻加工龙头企业18家,年加工芝麻10.7万吨,年产香油3.6万吨,芝麻初加工产品(如色选芝麻、水洗芝麻、脱皮芝麻)7.1万吨。较大的芝麻加工企业有顶志食品、正道油业、康博汇鑫、古味小磨油等,这些企业多集中在驻马店驿城区和平舆县,已初步形成芝麻加工的龙头企业集群。正道油业、康博汇鑫等多家企业也被市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这些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全市芝麻加工和小磨香油产业的发展,使得驻马店小磨香油这一古老的传统产品,焕发出了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