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内江市质监局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入推进“品牌立市”战略,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打造区域品牌、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来抓,自2007年至2009年期间,“威远新店七星椒”、“资中冬尖”和“资中鲶鱼”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内江市质监局加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管理和指导,注重成果的转化和运用,促进了内江经济、社会效益新的提升。
一是由引入到固化,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在价值规律的指导下,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引入市场运作,通过研究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区域特点,制定相应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作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工作的政策依据,监督并指导8户企业对“地理标志”的申请、使用等管理工作和产品的品牌维权,稳固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有序开展。
二是从宣传到推广,把地理标志产品做出名牌效应。依托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载体,建立起地理标志保护宣传平台,广泛宣传普及地理标志保护与申请注册的有关知识,及时发布地理标志相关信息,增强农特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律观念与质量意识,提高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及地域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不定期组织相关企业、有关职能部门召开座谈会,围绕地理标志保护事项、维权途径等展开探讨,积极推广“地理标志”保护的应用,指导企业走名牌、增效益之路。
三是经传统种养殖到标准化生产,推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创造效益。利用地理标志产品的知名度,在其传统农业种(养)殖技术的基础上,引入标准化工作理念,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采用标准化生产和现代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促进了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市场竞争力日趋明显,品牌价值逐步实现,效益不断提升,进一步推动了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发展。自推广区域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大力实施产业标准化以来,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种(养)殖户获得了真正的实惠。资中冬尖种植面积比保护制度实施前扩大了1200余亩,种植户人均增收260元,催生生产企业3户,年总产值达到1.6亿元,企业较未获得地理标志前年均增收600余万元;资中鯰鱼养殖面积扩大2000余亩,养殖户人均增收300元,生产企业年总产值达到2.6亿元,年增收900余万元;威远七星椒种植面积扩大500余亩,种植户人均增收250元,催生生产企业4户,年总产值达到1.56亿元,企业年均增收600余万元,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了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