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表明,酝酿两年之久的中国首部《数码相机强制标准》(下称“标准”)正式出台。这意味着国内市场中出售的所有数码相机的技术参数、宣传术语和包装方式的合法性将由数码相机“国标”说了算。在国产数码相机遭遇困境的今天,标准的即将出台无疑令市场显得十分敏感——国产数码相机是否会伴随标准的实施而一洗颓势?
市场空前繁荣 国产DC冬眠
在2004年的暑期促销市场中,国产数码相机只有联想“一枝独秀”地推出了300和400万像素的机型。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国内数码相机厂商低迷表现的一个缩影——就在年中,联想和方正不约而同地主动削减了自己的数码相机研发力量。而作为昔日的国产中坚品牌,清华紫光上一次大张旗鼓地发布数码相机新品还要追溯到2003年推出的T8机型。即使是后起之秀的华旗,在今年上半年推出国产首款高端产品P710以后,后继产品也跟进乏力。在标准即将出台的今天,国产数码相机正经历着集体性的冬眠。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内的数码相机市场却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迅猛的发展势头。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6月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上的数码相机销量为去年同期的192.8%,第二季度的销售数字更是同比达到了279.8%。2004年中,预计中国市场将销售出240万台数码相机,这个数字占今年全球数码相机销量的5%。而到2008年,中国数码相机的销量有望超过1000万台。很明显,中国已经成长为数码相机消费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国产数码相机的颓势和统计数据暗示的潜台词再明白不过:国外品牌是缤纷舞台上的一号主演。去年国产数码相机尚且能维持30%的市场份额,但是在目前,仅仅Sony、Canon、Kodak和Olympus这4个日美品牌的数码相机就已瓜分了75%的相关市场。其中在今年夏天,Canon一口气在中国市场推出了涵盖其全系列数码相机的近十款新品,而一向游离于中国数码相机市场之外的HP,也突然在今年以高姿态向中国市场推广自有品牌的数码相机。在没有任何制约标准的前提下,各路诸侯得以自编自导地长驱直入。
概念游戏盛行 市场难成方圆
如果说国产数码相机在技术上受制于人是事出有因的话,那么来自市场的因素就使人感到相当无奈了。由于缺少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国外厂家有能力依靠近乎垄断的市场优势在客观上制定游戏规则——8月份左右,Fuji在中国的数码相机市场上推出了CCD像素为630万的F810。“凭借”它的Super CCD技术,Fuji号称F810可以达到1230万像素的输出能力。但是熟知CCD技术的消费者都知道,所谓Super CCD,里面有相当的插值成分存在。而这样的市场宣传实在难以做到对技术背景不一的消费者都保持公平。
值得注意的是,近来不断推出所谓旧产品的升级版本、力图占领更多市场份额的做法,在国外数码相机厂家的市场推广中愈演愈烈。例如F810就是“全球首款宽屏数码相机”F710的升级机型。而事实上,有相当多的国外数码相机新品只体现在CCD像素上的些许提升,在细节上几乎没有任何改动,或者只是将英文菜单改成中文菜单。例如用来“取代”Nikon Coolpix 5700的Coolpix 8700,以及在Minolta A1的基础上“改进”的Minolta A2。而其中最著名和“成功”的案例就是Sony的P系列,那个一成不变的L模具使得Sony在中国数码相机的市场占有率上节节攀升。
对于国产数码相机厂商来说,国外同行频繁“升级”的结果对自己的威胁是相当大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被“淘汰”下来的机型可以攻占2000元以下的低价市场。同时中国从去年开始取消了进口相机每年1400万美元的配额限制,其后果在今年得到了充分体现——在低端市场上,国产数码相机由于国外品牌的冲击而导致生存空间大幅萎缩。
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指引,许多没有任何技术保障的劣质产品也依靠夸张的广告宣传笼络着消费者的眼球。例如在广告宣传中有意将数字变焦的效果与光学变焦混为一谈、将只能录制10帧/秒视频的功能宣扬成“能制作VCD”,或者回避CCD尺寸的大小而一味宣扬高像素等。对于消费者来说,被误导的可能性相当大。
标准淡化技术 暴利有望终结
在标准出台之前,没有任何条文可以对数码相机市场上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约束。然而在标准草案中,对数码相机的外观形象、影像质量、电池寿命、安全和电磁兼容性有了严格的量化依据。例如在标准条文中,就有类似“在国内出售的数码相机菜单中不得出现英文界面”的规定。这就意味着某些“简单”的升级行为将被制止,而名不副实的宣传也将被视为违法行为。
除此之外,在标准起草小组的成员中,除了联想等国内厂商外,也包括了Sony和HP等国外厂商的参与。这也就是说,如果标准得以最终发布,那么前提就是默契这些中外代表的意见和市场行为——Sony是数码相机核心元件CCD的主要提供者,而HP是世界上拥有专利最多的影像设备制造商之一。如果它们能成为标准的发起者,那么标准的实施将可能得到一大批与它们有着技术合作的国外数码相机生产商的默许。而加强合作和取得共识将可能淡化国内数码相机厂家遭受专利大棒打压的紧张空气,从而令国内厂家腾出手来专心复苏市场。
与此同时,对数码相机产品建立统一的规范标准,客观上这将可能削弱技术在产品竞争力中的核心表现,这有利于在技术上处于绝对下风的国内数码相机的市场开拓——MP3或闪存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很长时间以来,市场中卖得最火的MP3或闪存品牌不是来自于在技术上最有优势的Sigmatel、Philips、Samsung和LG等厂家。这固然是市场竞争激烈带来的结果,然而可以看到,由于技术融化于产品的统一规格上(例如接口和制式),因此人们对纯粹技术的使用相当陌生。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营销策略占了主导。而在TCO03标准的尺度下,除了一些专业产品,显示器的技术成分也被逐渐淡化。这样的事例足以证明技术不总是惟一,只要市场空间允许,则技术背景不足的国产品牌的市场表现可以比国外品牌更出色。
对于消费者来说,标准的出台可能会加快数码相机暴利时代的结束。举个例子,比如有厂家把高像素CMOS产品作为高端数码相机卖,那么其感光能力之类的成像参数就可能因为无法达到标准制定的数值而被判定为“伪劣产品”。因此,很有可能,标准出台后的数码相机市场将被迫向微利时代逐渐靠拢。而净化市场有利于本土厂商依靠渠道上的营销优势,从而拉动自己产品的市场需求。在可能的转机到来之前,国产数码相机呈现出的是前所未有的沉寂。标准的实施,将成为打破这静悄悄黎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