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中国检科院“提升六个能力和水平”工作纪实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在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对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检科院”)提出“提升六个能力和水平”顶层设计要求一年之际,记者走访了中国检科院。虽是严寒料峭时节,但他们饱满的工作激情,让人感受到浓浓暖意:在这里,“提升六个能力和水平”,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全院上下一致的行动。

  一个先进的理念

  “顶层设计”是工程学的一个概念,后被引申为一种旨在谋划发展战略的思维方法和先进理念。

  2008年11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在中国检科院考察时,第一次在正式讲话中把“顶层设计”概念引入到质检科学研究领域。该院院长李怀林告诉记者:“王勇局长把中国检科院作为科学发展观教育的联系点,充分表明总局领导对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他提出中国检科院要在检验检疫科学技术支撑体系中发挥‘顶层设计’作用,即‘不断提升战略管理、科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管理、内部规范化管理和党建工作6个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为检科院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顶层设计”是一种高端设计。它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是对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的理性提升。通过缜密的理性思维,在理想与实践、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绘制了一张精确的、可控的“蓝图”,并通过实践使之得到实现。

  “世界上但凡有影响的科研机构,无一不是‘顶层设计’的杰作。其实,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或个人,都有一个顶层设计的问题。”李怀林说,“顶层设计,是一个先进的理念。在当前我院工作艰巨繁重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既要认清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又要正视挑战、迎接挑战、战胜挑战。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按照王勇局长的要求,进行顶层设计。一句话,‘提升六个能力和水平’顶层设计的要求,是我院打造百年检科品牌的行动指南”。

  构建一个发展战略

  “顶层设计”是王勇局长对中国检科院在新时期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命题。走什么样的路子,选择什么发展方向,事关一个单位、一项事业的前途命运。而一个单位、一项事业的未来,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把握并完成这样的命题。令人欣喜的是,中国检科院求得了这一命题的“解”,这就是“一二三四”发展战略。

  ——构建“一个平台”。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就是以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检验检疫需求为根据,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以科研资源整合为主线,搭建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有效地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为科技发展与重点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建设“两个基地”。建设检验检疫科研攻关基地,就是根据检验检疫工作的重大需求,集中科技力量,明确科技攻关方向,实现重点突破,有效地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活动;建设检验检疫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就是要坚持人才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挥中国检科院的人才、科研、设备和资源优势,为检验检疫系统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发挥“三个作用”。发挥检验检疫技术参谋作用,就是积极为国家质检总局在重大问题上建言献策,在重大任务中攻坚破难,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排忧解难;发挥科技支撑和保障作用,就是根据检验检疫工作的需求,既立足当前、满足急需,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又着眼长远、谋划未来,加强技术研发和储备,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技术保障,为检验检疫工作提供风险分析技术支撑;发挥科研带头作用,就是强化中国检科院科研工作的引领作用,寓科技创新实践于“传、帮、带”之中,促进检验检疫科技工作的整体进步。

  ——争创“四个一流”。“一流的人才”,就是造就和培养能做出重大科学发现或开创新领域、具有战略眼光和组织管理才能的科技专家,造就和培养善于攻坚、能够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群体;“一流的技术”,就是为解决检验检疫中的重大技术性问题,建立和完善技术体系,形成检验检疫科技实力与手段,提高检验检疫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一流的服务”,就是为国家质检总局科学决策,提供对宏观决策有重要价值的咨询建议,为各地检验检疫机构依法施检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一流的业绩”,就是认真履行职责,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为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维护国家声誉和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提供强有力的检验检疫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

  “顶层设计”指导下的“一二三四”发展战略,明确地回答了建设中国检科院的方向问题。该院确立的“一二三四”发展战略,既是宣言书,也是行动的纲领。而他们的全部工作都由此推展开去。

  搭建四大业务板块

  “举一纲而万目张。”如果说,该院确立的“一二三四”发展战略旨在阐明方向,明确重点,那么,他们推出的“四大业务板块”改革则是对“一二三四”发展战略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等“顶层目标”的具体化。

  ——战略发展研究业务板块。主要由各研究所和专业风险研究中心承担,为国家质检总局各有关司局的技术执法出谋划策,提供各种决策研究报告和风险分析报告,提供应对国内外相关技术领域战略研究报告,以及提出政策和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科技支撑和保障业务板块。由各研究所和专业研究中心承担,为检验检疫和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检验方法、检验标准及检疫卫生消毒除害处理的装备、药械和技术的研发。

  ——检测和仲裁业务板块。由综合检测中心和各专业实验室承担,集中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承担国家质检总局委托的测试结果评价和仲裁任务。同时要充分发挥现有技术能力,为用户提供委托的测试服务,树立“检科测试”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权威品牌。

  ——科研成果转化业务板块。主要由院属企业承担,着重开展该院各种科研成果向商品和社会生产力的转化,增加效益,更好地反哺科研工作。

  顶层设计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子系统、分目标的强力支撑。而“四大业务板块”犹如四根巨柱,为中国检科院科技创新撑起了一片蓝天。

  耸立一座人才高地

  走进中国检科院的大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大堂墙壁上的首席科学家和首席专家们的大幅彩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树立科技工作者的崇高地位”,通过这一张张照片得以生动折射。

  ——设立首席科学家制度。2009年,在国家质检总局党组的支持下,庞国芳院士正式调入中国检科院工作,成为该院首位检验检疫科学领域的首席科学家。庞国芳院士以其科技成就和扎实严谨的治学作风成为科学工作者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庞国芳院士是中国检科院和检验检疫系统广大科技工作者精神的砥砺,学习的标兵。

  ——设立首席专家制度。2009年,储晓刚等9位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成为该院首批首席专家。首席专家的意义,不单单是一种称号,更是一种导向: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发挥打造一支团队、影响一支团队、引领一支团队,最终实现团队的共同价值追求的作用。

  ——设立客座和荣誉研究员制度。2009年,该院聘请了国内相关学术领域有影响力的19名专家为客座研究员,聘请6名国内著名专家和5名外籍知名学者为荣誉研究员。设立客座和荣誉研究员制度,标志着该院“开门建院”改革迈出了坚实一步,也填补了学科带头人的不足。

  ——成立学术委员会。2009年,该院成立了由35名专家组成的首席学术委员会和由9名院士、1名国务院参事,以及知名教授、研究员共14人组成的顾问委员会。“两会”组成人员都是不同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和专家,他们已经为该院科研和学术活动开展评议、咨询,发挥着重要的参谋作用。

  ——创办学术讲座平台。学术讲座是该院极具学术魅力的特色品牌。通过组织系列学术讲座,引进了科学前沿的学术研究理论和思想,营造了学术氛围,促进了学风建设。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树立科技工作者的崇高地位。”还体现在制度建设和思想观念上。

  比如,该院实行的“以责定岗、以岗定人、以效定酬”的“三定”用人和激励机制,其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坚持“同岗位、同贡献、同薪酬”原则的基础上,提高了科研一线有重大贡献和学科带头人的收入水平。在中国检科院,薪酬最高的不是院领导,而是学科带头人。这从一个侧面,映衬出该院领导班子“尊重人才,唯才是举”的治院理念。

  这是一份中国检科院的人才“方阵图”:科技人员440多人,其中包括院士1人,首席专家9人,博士60名,硕士101名,研究员、副研究员86名;学科领域涵盖了食品化学、分子生物学、动物检疫、植物检疫、流行病学、微生物、转基因、纺织、轻工业品安全项目检测技术、危险品及原材料安全评估与检测技术等。

  中国检科院宛如一座学术殿堂,检科院人就是秉承“崇学尚德,慎思笃行”的院训,执着于科学信念、科学理想,奋力攀登科技高峰的朝圣者。

  催生一批科技成果

  2009年是中国检科院贯彻王勇局长“提升六个能力和水平”的顶层设计要求的“落实之年”。记者所见所闻,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顶层设计犹如一支如椽之笔,为中国检科院史册增添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截至2009年10月底,该院共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质检总局科研计划项目、制标(其中ISO标准2项)等各类科研制标57项;完成科研课题28项;申请专利42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5项;获得发明专利11项;完成行业标准40项、国家标准22项;全年发表各类科技论文86篇,其中SCI论文16篇,核心期刊64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较上一年度均有大幅度提高。

  ——食品安全领域:完成了农药与兽药残留确证检测技术、有害残留集成检测设备、进出境食品中霉菌毒素暴露评估、应对日本农药技术壁垒对策研究等。

  ——动植物检疫领域:完成了动物检疫诊断试剂的质量评价与比较、3种SAT系列型口蹄疫病毒检测方法、马铃薯种薯检验检疫关键技术;潜在入侵物种口岸侦检技术、舞毒蛾监测、进出境重大动物疫病预警及检测处理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转基因国家重大专项系列科研和能力建设项目立项进展良好。

  ——卫生检疫领域:完成了跨境传播重要危害民众健康因子检测识别技术研究、多功能低毒消杀灭药剂研发、重要外来医学蚊媒生物入侵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通用型包膜病毒免疫诊断样本处理制剂及装备、重要发热病原快速筛查系统等课题的研究。

  ——工业消费品安全领域:重要贸易商品安全因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出口商品中新增环境激素的检测技术和风险分析、化妆品安全性和适应性评价技术、化妆品中30种有害物质的检验方法等科研课题通过了鉴定和验收。

  ——检测技术与装备领域: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储备技术研究顺利通过验收,纳米颗粒扩增金标试纸关键技术圆满完成。

  ——化学品安全领域:进口大宗战略资源类商品动态监控模型的研究、化学品危险性分类定级智能系统研究(一期)、进出口染发剂中禁用成分检测技术研究和检验检疫标准化战略研究专题二/专题四课题通过鉴定,化学品毒性检测实验室安全评价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课题顺利推进。

  ——国际科研项目合作领域:“六边四湾”医学媒介及传染病监测国际合作项目扎实推进。在继俄罗斯、蒙古国、越南、老挝、缅甸边境开展后,今年与朝鲜签署了《中朝口岸医学媒介生物联合监测研究会谈纪要》,标志着此项国际合作项目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合作国。

  ——国际合作与交流领域:接待国外团组来访问和派出团组54个,先后与日本、德国、英国等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特别是庞国芳院士荣获了国际AOAC中国分部主席杰出贡献奖。

  上述鲜活的数字和生动的事例,虽不代表他们工作的全部,但通过这一个个“点”与“面”的叠加,幻化成一幅生动画面:中国检科院活力勃发,一派生机。

  夯实技术支撑之基

  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阴霾般交织在一起,挥之不去。而值得人们铭记的是,在今年国家质检总局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时刻,中国检科院都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积极参与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该院主持和参与制定了动物及动物产品甲型流感病毒检测国家标准3项;研发了检测试剂和试剂盒3种,快速检测方法4种;完成进境猪及相关产品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风险分析报告以及相关的口岸排查和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方案3部;为克服红外测温仪技术弱点,组织专家开展了利用毫米波实现远程测温的科研攻关。特别是该院研制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Real-Time PCR快速检测试剂,在国家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技组组织的科技大比武中,从90余家单位选送的数百项成果中脱颖而出,名列第五,获得了国家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技组的推荐使用。这一系列技术成果为国家质检总局防控和延缓甲型H1N1流感传入我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有效应对云南“牛肝菌”等出口食品安全事件。云南“牛肝菌”突发事件后,该院建立的检测方法及其准确的实验数据,证实了欧盟现行检测方法的误差,促使欧盟作出方法修正,并更改了限量,为云南“牛肝菌”顺利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输美石膏板和韩国化妆品事件提供技术支持。在应对“石膏板”事件、“化妆品石棉”事件中,该院通过对相关标准、毒理数据、检测方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及时而有效地提出了一系列技术分析材料及应对建议,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和技术保障。

  事实最有说服力。所有这一切,既是该院“提升六个能力和水平”的真实体现,也反映了检科院人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坚、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潮平天地阔,风正一帆悬”。面对业已取得的骄人成绩,李怀林显得很平静。“一切都刚刚开始,今后的路还很长、很远。要把中国检科院建设成检验检疫科技领军团队,履行好总局赋予我院的‘三大作用’,还要快马加鞭,勇于拼搏。王勇局长曾告诫我们说,‘没有世界的眼光,就没有战略的思维。’因而,要达到“提升六个能力和水平”顶层设计要求,就必须要用世界眼光来设计,用战略思维来完成。当然,这个目标的实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孙伟华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30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