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内蒙古:形成经济自主增长机制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内蒙古自治区通过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成为西部地区一匹令人瞩目的“经济黑马”。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有赖于经济自主增长机制的形成。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局长胡敏谦在比较“内蒙古模式”与“珠三角模式”、“温州模式”、“苏州模式”等区域发展模式的主导作用时认为,与其他3个地区以政府为主导发展起来不同,内蒙古的高速发展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基本确立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以市场为主导发展起来的。

  笔者采访时发现,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在内蒙古的建立,首先得益于一道门槛的设立。在资源大规模开发之初,内蒙古就出台政策,要求除国家战略性布局的大项目外,煤炭开发项目的就地转化率不得低于50%。这道门槛划出了“依托”与“依赖”的一字之差,使得地区、企业、项目和投资人都无法单纯靠“卖资源”发展。

  同时,这道门槛也划出了内蒙古“产业延伸、产业多元、产业升级”的产业结构调整之路。沿着这条路,内蒙古打造起能源、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六大优势产业。目前,这些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0%以上。由此,“一业独大”的依赖变成了“六业并举”的依托。

  在有效防止资源类产业对其他产业“挤出”的同时,内蒙古通过出台严格的产业政策、推进产权改革、净化市场环境、搭建投资平台等一系列手段,给作为市场主体的“鱼”提供了适宜生存、竞争和壮大的“水”,并培育起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正是这群生机勃勃、自由自在的“鱼”,构成了内蒙古经济自主增长的主体。

  非公有制经济的壮大也见证了内蒙古经济自主增长机制的形成。目前,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0%,比2000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以上。今年前3季度,内蒙古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861.7亿元,增长25.4%,比全部工业增速快6个百分点。投资的自主增长机制在内蒙古开始形成,财政性投资和银行贷款投资比重逐年降低,民间投资明显增加。

作者:吴国清 刘军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2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